浙江在线07月28日讯目前,各校已经陆续完成“特长生”招录工作,被录取的学生大多已签订承诺书,安心等待开学。 7月窜红的这场“特长生”秀也渐趋落幕,但是“特长生”扩展运动引发的关注和讨论并没有随之散去。
校方:政策下达突然 招生过程像“菜场”买菜
招考这几天,记者走访市区几所学校了解到,温州市实验中学、二中、二十一中等几所比较知名的学校报考的学生人数均超过1000。某校最多的特长生录取人数为200人,而相对应的报考人数则达2000余人。接受采访的二十一中的教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考这几天,学校简直就像‘菜场’。
·各项目报名人数不均真正要的特长生不多
二十一中今年共招收体育类26名,艺术生22类,科技类12名。而据最后统计来看,体育类报名的人数爆满,但素质均不高,而艺术类则出现招不满的情况。
据招考学校的老师介绍,一些学生的确拥有货真价实的特长,而有不少学生是带着兴趣爱好来参加考试,技能还不够硬。一位学校的工作人员回忆这几天招考情况时笑说:“一位体育考生还没开跑就晕倒了,这样的身体素质,接下来怎么参加训练;一位国际象棋的考生,面对老师的问题,一直沉默不语”。
教务处的胡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招收进来的26名体育特长生与09年那批相比,虽然数量增加了,但整体水平差了下来。而艺术类的学生则更是良莠不齐,10名古筝特长生名额,报名人数只有6名,考核后只有1名入选。“如果按专业水平来看,我们真正要的特长生并不多。”
·招生时‘三非人员’身份较难界定
今年温州市特招生报名有3个条件,达到其中一个条件便可参加报名——一、户籍在三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的二、在鹿城区有房产的三、小学在鹿城区学校就读的。有学校表示,“从报名结果来看,一个条件都没达到的‘三非人员’还是很多的,因为教育局在通知里只要求家长出示户籍材料而对房产证明没做要求,继而导致很多三非人员顺利报名成功进入测试。”
·学生兼报学校多拖延回复时间
特长生报名可兼报多个学校,这开明的做法最后也给学校带来不少的麻烦。据记者了解,有些被录取的优秀学生兼报了多所学校,为了等待‘心仪’的学校,一直在拖延回复时间。“为了保证招生满额,学校只好把名额给下面的学生。但最后还是有学生吃‘回头草’,电话过来要求来读书。我们还是舍不得那些好学生,但名额又不够了。”陈无奈的说道。
市场:为拿到测试“敲门砖” 家长不惜做假证
为了让孩子能贴上“特长生”的标签,许多家长不惜去假证市场造个假证书,记者日前就这对这个现象作了暗访。记者从小贩那了解到,自从今年教育“新政”下达后,近期托他办此类假证的人有几十个,办证的类型有歌唱、舞蹈、田径、篮球等比赛获奖的荣誉证书,其中田径比赛获奖的占大多数。还有家长为了学校辖区问题,连假房产证也做了。
市教育局与学校在采访中均表示,家长买假证这个现象,确实也无法避免,除了市区级的证书有记录外,一般小型的校级证书确实很难查证。但特长生招生过程主要还是考核学生的特长能力,真才实学才是拿分的关键。【特长证书易造假学生特长难复制】
而还是有不少家长对校方审核材料能力表示怀疑,即便学校做了做大努力排除假证,但也未必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
家长:扩招特长生 实际上还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
这几天的招考,许多家长都是顶着大太阳在几个学校之间奔波,在校门口等待孩子考试。一位家长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特长生扩招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上还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但如今只有特长生这么一条通向‘名校’的路了,虽然也很心疼孩子,自己也感觉到很疲惫,但为了进入更好的学校也只能如此了。”
更有家长笑说道:“关了‘门’,上帝还会为你开一扇‘窗’;取消了‘择校费’,却来了个‘特长生’”面对孩子日后在学校与兴趣方面的抉择,家长表示既然政策都出来了,只有硬着头皮“拼”一下了。
建议:政策带实验成分 细节有待完善
大多学校与家长都表示今年特长生扩招这政策在17日突然下达,18日就开始招生工作,让大家都有措手不及的感觉。作为扩招的第一年,政策中许多细节还需要研究完善。
有老师建议,明年要在小学进行一定的特长生培养引导,在毕业报考时能保证初中学校各项目的均衡。同时,也要限制学生兼报学校的数量,最好控制在两个以内。
“如今已经白热化了,取消了择校后,特长生成了唯一的出路。与其让家长个人焦头烂额的培养孩子特长去‘扎堆竞争’,还不如小学阶段学校就按毕业特长生比例定向培养。”
2010年7月,“特长生”这个名词在温州一夜窜红,它如今俨然已经被增加了许多“特殊”的定义。 记者 赵乐韵 戴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