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9日讯投资20亿元年产240兆瓦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横跨新材料、电子信息行业的氧化锆陶瓷插芯光通讯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总投资近1亿美元的富士产业园、格鲁斯特干扰素等新药产业化项目……去年下半年以来,一批标着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标签的大项目纷纷落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集聚“洼池”。
凭着这批“潜力股”的引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关键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五大百亿新兴产业培育,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6月份,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在地),同比增长35.23%。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健雄比喻说:“温州开发区正以大项目带动这个‘调’,弹起五大新兴产业培育这根‘弦’,综合运用市场的、政策的、行政的、法律的‘指法’,奏出转型升级的新曲。”
“潜力股”引入
激发产业链鲇鱼效应
6个月前,环科电子有限公司还是一家远在苏州的成长型企业,创业时间不长、现有产值不高,似乎离温州有点远。但开发区招商局还是相中这个企业。
“表面业绩不是重点,关键看蕴藏的潜能大不大。”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家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研发能力、一批曾任职于世界著名芯片公司的高技术人才,以及稳定的生产能力、销售渠道、市场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最希望引入这条大鲇鱼,激发本土产业的竞争效应、联动效应。”开发区本土也有大批的电子企业,但整体层次不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软肋”。如何打破僵局、激发活力?开发区把核心放在引入“大鲇鱼”,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发产业内资源配置、技术革新、人才流动上的整合重组。目前,环科电子计划投资5亿元的集成电路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中,投产后产值将达10亿元。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主动引入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关键汽车零部件业、生物医药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61.1亿元。如今,由“五大百亿产业”所引发的产业链鲇鱼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潜力股”技改
以增量带动存量聚变
一条长达百米的生产线上,只有两名工人在岗,而这两人看起来还很闲,只需走走、停停、看看。
这是记者在人本轴承试运行新车间里看到的场景,与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的作业完全不同,人本轴承新增的12条生产线,近乎实现了百分百全自动。“新增的12条生产线将全部投入精密汽车轴承的生产,有望实现年产4200万套的生产规模,达产后产值可达21亿元。”人本轴承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技改、扩容、整合带来的产业升级增量,正在引发开发区传统产业的存量聚变。
强盛石化研发大型成套压缩机组,成为国家863项目配套产品;特福隆集团大胆“试水”核能领域,投入1000万元研发核能源阀门智能执行器;圣邦科技前后投入近千万元研制液压元件系统,成功赢得徐州重工的大批订单。
今年以来,技改步伐明显加快,上半年企业技改投资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批传统企业投资上亿元,组织实施企业ERP计划、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法派、庄吉、乔顿等规上企业投入数千万进行品牌文化传播,并纷纷开设品牌旗舰店;金帝鞋业以龙头之势带动产业链整合重组,目前已整合到位3家鞋厂。
助推“潜力股”
开发区主动当好红娘
没有任何抵押物,温州蓝江科技有限公司却破例得到了浦发银行发放的1500万元“物业经营性前期过渡贷款”,这中间的红娘,便是开发区管委会。
蓝江软件园是开发区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新建厂房未办理房产证而不能贷款,眼看公司之前的贷款就要到期,这让蓝江公司总经理周朝中十分着急。“我曾一度考虑借民间高利贷,”周朝中说,“结果开发区管委会得知后,马上帮忙联系银行,现在1500万元资金已经转到公司账户上。”
“当好红娘,做好服务,让优质企业落户、让优秀企业发展。”肖健雄表示,通过政企联动、银企联动、校企联动的方式服务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深度挖掘开发区的发展潜力。
为了跟上企业生产和施工进度,开发区提升服务效率,让整个管委会也“忙活”起来。各部门细化工作到每周,同时经常下企业调研最新动态和难点,并及时提供帮助。针对企业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等部门成立“一对一”小组,对新供地企业、新进场企业进行定期巡查,予以现场解决。
此外,对重点培育的产业,除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外,开发区更积极解决土地瓶颈难题,像固耐化机、圣邦科技等发展形势好的企业都得到了二次供地。现在,有7家装备制造业企业正在进场施工,3家企业即将竣工验收,这股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正在不断壮大。据温州日报 记者 张佳玮 见习记者 黄瑚 报道组 朱丹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