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两只“小候鸟”十分开心
萧山有80多万外来务工者。每年暑假,都会有成千上万只“小候鸟”从各地“飞来”和父母团聚。前不久,一份针对萧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调查显示:身处异乡,这些孩子大多知足快乐、懂事明理,但归属感不强。
昨日,我们四路记者实地体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发现很多“小候鸟”生活单调,但特殊环境也培养出他们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伙伴”是电视和作业本
体验时间:8:00——18:00
体验地点:北干街道兴议村一出租房
体验对象:贵州籍“小候鸟”肖胜
记者昨日见到肖胜时,他正趴在一张折叠桌上做数学题,床上的电视机在放一出古装戏。看到我们,他很懂事地倒了两杯水递上。
肖胜今年12岁,贵州人。爸爸在萧山一建筑工地打工,妈妈在兴议村一家家具厂上班。20多天前,肖胜自己打包行李,然后跟着邻居来到萧山,跟父母住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租房内。
房间内平行放着两张床,肖胜睡的是一张高低铺床,上铺用来堆放杂物。屋子里的电器,只有一台老旧的小彩电和两台电风扇。
因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肖胜每天的起居跟父母完全同步。早上6点,伴随着父母的起床声,肖胜也醒了。刷牙、洗脸之后,他便开始温习功课。因为爸爸告诉他:一天中最好的时光就是早晨,不能浪费。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下学期,他要转学到萧山来。在老家,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前两名,不过到了这里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所以得趁这个暑假给自己补补课。肖胜说,到萧山的第一天,他就跑去看过自己将要就读的学校了,楼比老家的学校高,气派多了。
上午10点半一过,肖胜欢快地起身走进厨房,开始准备午饭。这也是他每天的必做功课之一,也是他比较期待的时刻。妈妈中午下班后,会和他一起吃午饭。洗锅、淘米、加水……整个过程,肖胜做得很熟练。他告诉记者,爸妈经常在外面打工,他早学会了照顾自己,所以煮饭根本不算难事,他还很擅长炒青菜。“我先煮好饭,妈妈回来会烧菜。”肖胜说,他喜欢吃肉,不过家里不常吃,他到萧山的这20多天里,好像就吃过一次。
等妈妈回家的时间里,肖胜笑着跟记者说了一件事:有一次下大雨,他跑出去给妈妈送伞,结果忘记煮饭了,回家后被骂了一顿。不过他一点也不生气,因为的确是自己做得不好。
中午11点半,肖胜的妈妈回到家开始炒菜,肖胜站在边上帮妈妈打下手。简单的午餐后,他默默地把碗拿去洗掉,然后母子俩躺到床上休息。肖胜睡不着,总是不停瞅瞅妈妈,见她没睡着便和她说话。
下午妈妈去上班了,目送着她出门后,肖胜转身对记者说:“又剩我一个人了。”然后,他打开电视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频道,看一会儿,又打开作业本补习功课。
下午4点半一过,肖胜有点坐不住了,每隔几分钟便去看一下钟。他说,爸妈快下班了,他要准备晚饭了,这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吃过晚饭,如果爸妈不太累,会带着他去逛超市、到公园看人家跳舞。
“其实我也不喜欢整天待在家里,不过这里路太多,我怕出去了不认识。”肖胜小声说,不过到这里也有收获,他学会了骑电瓶车。还有,姑姑带他去了一次溜冰场,他不到20分钟就学会了溜冰。
傍晚6点多,肖胜的父母都回来了,一家人挤在狭小的出租房内开始吃晚饭。对于肖胜一家而言,这一刻再平淡不过,但也显得很温馨。
记者不忍心打扰,起身告别。临走前,记者悄悄问肖胜,这样的日子满不满意?他想了想,认真地吐出两个字:“满意。”
十年只见了父母三次
体验时间:8:00——16:00
体验地点:北干街道兴议村一出租房
体验对象:重庆籍“小候鸟”杨健
昨日上午8点,记者赶到兴议村,这次的体验对象是11岁的重庆“小候鸟”杨健,他一小时前就起床了。
杨健今年刚刚小学毕业,一个月前来到萧山。记者走进院子,他正坐在水井边洗衣服,身边几个盆子里都是衣服。他说,爸爸妈妈每天出门前,会把前一天换下的衣服都放在盆里,洗衣服是他的任务。
把肥皂往衣领处抹匀,揉搓干净了,再从井里提上一桶水冲洗。杨健的动作挺熟练,很快两盆衣服就洗好了。但晾衣服时,他都得用力踮起脚尖伸直胳臂去挂,几件衣服挂完,额头上已满是汗珠。
记者随杨健走进他在萧山的家。这是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门口处是厨房,客厅和卧室连在一起,再里面就是一个狭小的卫生间。卧室里放着一张床,角落里摆着两个很旧的柜子,一个柜子上凌乱地堆着箱子、编织袋,另一个柜子上放着一台14寸的小彩电。杨健说,爸妈白天出去上班,他每天最快乐的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
回到屋子里,杨健从卫生间里拿了一块抹布说:“阿姨,你先坐吧,我把地板擦一擦。”说完便认真擦起来,每个角落都不放过。
忙完了,杨健打开电视打发上午的时光。陪他看电视时,记者了解到杨健的妈妈在附近一家编藤加工厂上班,爸爸是个货运司机。他不到1岁的时候,爸妈就来萧山打工了,很少回去。十年来,这是他第三次跟父母见面。
“天气这么热,我去买棒冰,你先坐会!”说完,他就从桌子上的小金猪存钱罐中抠了两个硬币跑出去了。一会功夫,又满头大汗地拿着两支棒冰回来了。
闲坐在一旁的邻居告诉记者,杨健这孩子懂事、听话,略微有点腼腆,他每天都帮父母做家务,还经常帮邻居带小孩。临近中午,邻居开始做饭,小杨健也开始淘米蒸饭。
饭煮到一半,妈妈回来了,带了一个西瓜,还带来一个好消息:天气太热,厂里放假半天。“真的吗?那妈妈下午可以在家里陪我了!”杨健从屋里探出头来,一脸的灿烂。
吃完中饭,杨健习惯性地收拾碗筷拿到厨房去洗。“妈妈上班很辛苦,这些活我能干就不让她动手了。”
下午1点多,杨健和妈妈午睡。妈妈要开风扇,杨健说:“我不热,用扇子就行了。”他妈妈后来告诉记者,杨健是为了给家里省钱才不让开电风扇的。
下午4点多,记者要回去了,杨健一直送到路口,说:“阿姨再见,谢谢你陪了我一天,我很开心。”
假期帮爸妈照顾妹妹
体验时间:9:10—15:50
体验地点:北干街道兴议村一出租房
体验对象:重庆籍“小候鸟”王亮、王鑫
昨日上午9点10分,记者来到王亮家。他妈妈正准备出去给老家寄钱,王亮、王鑫兄妹俩正在看电视。
妹妹王鑫在哥哥身边蹦蹦跳跳,一会细数墙上的卡通贴画,一会观察挂着的识字挂历。4岁的小王鑫还站在床上宣布,等她长大了要和哥哥一块读书。记者和兄妹俩聊天,了解到哥哥王亮11岁,5岁那年父母离开重庆到萧山打工,一直是外婆照顾他。今年王亮小学毕业,父母把他和外婆接到了萧山。暑假过后,他将留在萧山念初中。
妹妹王鑫在萧山出生,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上幼儿园小班。老师教的三字经和儿歌,她都学得很快,回到家后常会念给哥哥听。
孩子们放暑假,大人们却不能闲着。王亮的爸爸在一家较远的建筑工地上班,平时都住在工地,偶尔回来看看。妈妈最近特意没去干活,在家全心照顾兄妹俩。
上午10点半刚过,妈妈回来了。“想留孩子在身边,就得工作赚钱。”她指着墙上一个黑色的纸盒子说,里面是步步高学习机,花1800元给王亮买的,王鑫上幼儿园每个月也要1000多元。
妈妈准备午饭的时候,王亮起身帮着洗菜。饭菜做好后,王鑫也跑过去帮忙端饭,小小的手端一碗饭都晃晃悠悠的。饭桌上最受欢迎的菜是炒豆干,两个孩子吃得很开心。
中午12点,一家人开始午休。王亮的床是沙发,因为他有点驼背,妈妈就找了一块木板放在沙发上垫着,希望能把儿子的驼背纠正过来。王亮不喜欢睡午觉,等妈妈和妹妹睡着了,他悄悄拿出了学习机,跑到院子里玩。
下午2点,妹妹醒了,妈妈在院子里做家务,王亮放下学习机陪王鑫看电视。他说:“照看妹妹,是我这个暑假的任务。”
傍晚时分,王鑫从妈妈的钱包里抠出一个硬币,在路边小店里买了一支雪糕,目送记者离开。
家里的卫生,兄妹俩包干
体验时间: 7:30——17:30
体验地点:北干街道兴议村一出租房
体验对象:贵州籍“小候鸟”周华彬、周华琴
华彬和华琴是一对兄妹,父母从贵州来萧山打工已经很长时间,他们一年前来到萧山读书。
孩子来到父母身边后,这家人就挤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出租房内。进门是两张1米宽的床,地上还铺着一张草席,靠门一边放着一只木柜,上面是台小电视机,家里唯一一张小桌,是他们的餐桌加书桌。另一面墙上开着一扇只容一人过的门,里面是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厨房,连着同样大小的厕所。外面的主房间开着一扇窗户,由于楼间距离很近,阳光长年无法照射到房里。
看到记者进门,9岁的华琴马上不好意思地收地上铺的草席。“地方有点小,这里都是这样的出租房,几乎和我们一模一样。”
这个“小家”收拾得井井有条,都是兄妹俩的功劳。
每天早上7点半,父母起床上班的时候,华彬和华琴也起床了。早饭是在外面买的,每天1元的早饭费是他们一天所有的零用钱。吃完早饭回到家,兄妹俩就开始忙活了:妹妹洗衣服、打扫卫生,哥哥打水、倒垃圾。忙到10点多,两人才有空稍微歇会儿。到11点多,华琴煮上一家人的饭,偶尔去买点菜,然后就等着妈妈回家烧菜。她告诉记者:“煤气不安全,妈妈不让我们烧。”。
简单的午饭之后是漫长的下午时光,12岁大的哥哥提议和附近的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玩。“有时候会去游戏厅,偶尔去风情大道旁边的小公园,但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看电视,还有在家附近玩捉迷藏。”华彬说,爸妈不在家,他们就是这样打发时间的。
下午5点半,父母下班回家。吃好晚饭,兄妹俩包了洗碗、打扫房间等家务。“我和我爸都喜欢看少林寺,我们可以看到12点。”华彬笑着说,忙完了之后,一家人挤在一起看电视,感觉很开心。据萧山日报 首席记者 金春燕 记者 郑文静 刘星辰 实习生 王舒 俞吉楠 柯霁 摄影 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