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创业,曾经被打上激情和梦想的标签,但对于付诸行动的大学生而言,创业的过程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据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与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联合调查的最新抽样数据显示,在杭创业的大学生企业存活率仅48%。
采访者以实地走访、电话连线等方式对去年采集过创业样本的83家在杭大学生企业进行了调研,时隔一年,仅40家大学生企业维持正常运营,已转行的企业有9家,倒闭的企业有7家,还有8家企业电话无人接听,另有19家拒绝告之运营情况而成为无效样本。
调研情况显示,大学生创业远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而是遍布荆棘。浙江大学的魏博毕业后在杭办起一家水培植物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十几万元开始打拼。水培植物需要租用恒温大棚,每个月1个大棚的电费就要1000多元。租了5个大棚的魏博渐渐陷入了资金困境,他也想过不少法子,比如用煤代替电保持大棚的温度,甚至自己画了煤炉的图纸,买了铁皮,拿到杭州市郊的留下镇去加工制成煤炉。为了省钱,几百斤重的煤炉,魏博就用租来的三轮车从留下镇踩回市区,但没想到煤炉根本控制不了温度。最终,魏博的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大学生创业并不缺乏激情,很多人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创业不成功更多的在于资金、经验、人脉等因素。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历经商场的老将尚且有败阵的时候,何况刚刚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杭州六骏电子商务公司的季伯雷先生曾经也是大学生创业者中的一员,在走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艰辛历程后,现在企业已迈上了正轨。“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创业,只有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才有能力去管理和涉足你所想进入的行业。”他建议,千万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要有好的项目后再创业。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创业更多面临的是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平衡难题。浙大城市学院的08届创业班的同学去年在杭开了一家甜品店,“从想法萌生到筹备再到开店总共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一共有5个同学一起入股投资。”创业班班长兼甜品店店长姜虹羽说,“因为课业很忙,我们没有时间来好好经营。今年夏天,已有两位同学退出了创业团队。”
近年来,学校、社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非常重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呼声也较高。“但是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准备不充分就匆忙上阵,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浙江工商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忠华表示,空有创业热情是不足以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多参与一些实训工程、模拟企业实战竞赛等活动丰富经验,然后视个人潜力、意愿决定是继续工作积累经验还是直接创业。
“大学生在创业前最重要的是先明确自己是否适合走创业这条道路。”现任德同资本副总裁的余亦武先生认为,“真正适合创业的大学生应是思维活跃性不受拘束、有梦想、有奋斗激情的,而那些单纯不喜欢工作选择去创业的人,往往会在这条道路上惨败。”杭州市创投主任孙铸环也认为,大学生创业若想取得佳绩,必须在创业前就找准定位,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是否真正在于创业,还是一时兴起。只有确定了前进的方向,才能有持久的奋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