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2日讯近日,德国出台一项新规,规定与人体接触的皮革制品,在其最终产品中不得检测出六价铬(重金属的一种)。就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对其造成的贸易影响表示担忧时,海宁皮革业界却十分平静,原因就在于该市早已借助专业的检测平台,把品质控制引入皮革产业链,主要检测指标领先国际标准。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皮革生产大国,然而近年来中国皮革企业的出口愿望屡屡受阻于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和质量壁垒。由于国内检测机构出具的皮革检测报告普遍不被国外认可,中国所有的皮革外贸企业以前要获取欧美国家认可的检测报告,必须将样品送往英国BLC、ITS等机构进行检测,非常不方便。
为此,海宁市瞄准国际皮革检测、科研和技术开发权威机构。特别是国家皮革质检中心的落户,为皮革企业日常完善其产品指标,成为其家门口的“科技卫士”。该中心自2007年底筹建以来,以浙江省质检院皮革中心原有先进的软硬件能力为基础,严格按照国际先进实验室的标准开展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和欧盟指令等检测能力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部分检测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中心主任黄新霞告诉记者,现在多数情况下,进口国还未提出标准限制,采购商便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拿到订单,企业必须满足采购商提出的要求,“我们的任务就是随时帮助企业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采购标准。”
近年来,在推动皮革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科技创新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政府投入2600万元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了方圆皮革检测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组建了皮化研究公共实验室,把制约皮革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了海宁皮革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嘉兴日报 记者 朱丹 通讯员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