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73年前,海宁斜桥。一伙挥舞着洋刀背着钢枪手执太阳旗的人带来的混乱,打破了一个原本充满橹声蛙鸣的浙北小镇固有的宁静。不少无辜的老百姓,纷纷舍弃家业,逃至乡下避难。
一个冰清玉洁的渔家姑娘,让一个蓄着八字须的入侵者的队长有了非分之想。“从我,否则我要把你们这里的人统统杀光!”这个蓄着八字须的队长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一遍又一遍发出了通牒。
最终,这个原本已逃至桐乡避难的姑娘,又在亲人的泪水中乘船回到斜桥,用18个月悲痛的生活,暂时换取了乡亲们的平安。18个月后,这名姑娘已被迫怀有身孕。
1945年8月15日,这伙入侵者的最高统治者向世界宣布投降,这个蓄着八字须的队长最终回国,而被他欺凌的这个渔家姑娘带着生下的孩子,依旧生活在他所留下的阴影中……
几十年沧桑巨变后,这对饱经苦难的母子,已变成了两鬓苍苍的老人。在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他们,走进了这段泛黄的往事。
A九旬渔家郎奶奶——
鬼子给她留下永远的伤痛
在海宁市区的一个敬老院里,有一位被大家称为郎奶奶的老人,她就是当年的渔家郎姑娘。郎奶奶今年90岁了,除了行动要拄着小拐杖、耳朵稍有点背之外,她的身体还不错。衣服穿得干干净净,讲起话来思路清晰,非常连贯。她的记忆力也不错。
我1921年生于斜桥,记忆里的老斜桥非常宁静漂亮。鬼子没有到来之前,大家都生活得比较平静。
我小时候,家里除了父母,两个大妈,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阿哥。我10岁起就跟母亲去河里抓鱼,然后乘船去卖鱼。
我还清楚地记得,这群哇哇叫的鬼子第一次乘船来到斜桥的情景。当时人还不多,可能就30多个吧,虽然这批鬼子没有立即杀人放火,但很多乡亲还是逃到乡下避难了。头批鬼子来后没多久,第二批鬼子就乘火车浩浩荡荡地赶来了。这时,他们才大面积地抢茧子、修碉堡、筑炮台,给大家带来了巨大威胁……
1939年的一天,我和妈妈去河边捕鱼,无意中看到这群鬼子的头头铃木正和几个鬼子、汉奸一起在河边张望,我顿时就吓了一大跳,于是急忙跑回家。第二天,我刚卖鱼回来就听一位乡亲对我母亲说:“你家小姑娘麻烦了,镇上很多人都说铃木要她去洗衣服。”我当时觉得非常害怕,就连夜坐船逃到了桐乡屠甸的一个亲戚家里。鬼子和汉奸来到我家找不到我,就抓走了我的姐姐,还对很多人放话说,如果不把我交出来,他们不但要杀了我的姐姐,还要把镇上的人都杀光,房子都烧光……
无奈之下,一伙人又用船把我带回斜桥,交给铃木。我被关进了镇上的封家大院,铃木放了我的姐姐。我被关进暗无天日的屋子里,受尽铃木的欺辱,没有自由,度日如年。直到1941年初,铃木被调往海盐,我才出来和家人团聚,而这时我已有了5个月的身孕……
1941年5月,我的儿子出世了,为了能让他做个堂堂正正行为端正的人,我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正行”,孩子没有姓,我通过庙里的和尚,给他补了个姓。日本鬼子投降后,我们又差点受到迫害,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才真正地翻身……回忆这段往事,我痛恨日本人和汉奸,没有他们,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难,他们给我留下的,是永远都抹不去的阴影和疼痛。
B饱受磨难的张大爷——
我就是日军侵略留下的罪证
郎老太的儿子张大爷,在旧社会受到歧视,吃尽苦头,还被不少人称为“小日本”或“小铃木”,其实他的内心非常痛恨日本鬼子和铃木。解放后,他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先后到海宁粮食局和邮电局工作。兢兢业业地工作了43年之后,张大爷光荣退休,现在他定居海宁,头脑清晰,身子骨也不错。
在我五六岁记事时,日本鬼子已经投降回去了,我虽未亲眼见过他们,但我是他们侵略的罪证。
记得刚记事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小伙伴有什么不同,所以玩得很开心,但后来就受到了一些人的欺负。记得有一次,我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他们不由分说地就来打我,说我是“小铃木”,把我的胳膊弄脱臼了,直到现在还有点影响。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要打我,反正我觉得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和“铃木”有关。我对自己身世的了解,是在解放初的诉苦大会上。因为此前,当我问起别的孩子都有爸爸为何我没有时,家里人都是告诉我,你的爸爸早就死了。
为了照顾我,我的妈妈一直未嫁。我的妈妈还有哥哥姐姐,为了不让家里人产生我将来可能要分家业的误解,妈妈不让我姓郎,最后在斜桥林家亭子庙里请和尚卜姓,和尚占卜之后说这里的菩萨姓张,所以我也姓张。
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和鬼子侵略的更多的事情后,我就特别恨日本人,恨铃木,因为正是他们的侵略,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跳过河;正是他们的侵略,给我们母子,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说,对于日军的那场侵略,我就是一个罪证,我要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日本人赖也赖不掉!
C斜桥人证物证——
鬼子当年是这么侵略我们的
70多年前,鬼子入侵的那一幕还是让不少斜桥人记忆犹新。今日的斜桥中街,是宽阔的洛塘河北岸一条通畅的水泥路,道路上虽然还有一些老房子,但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那时,这里是斜桥最繁华的核心区域——保河坊。
“保河坊的街面不大,只有两块石板肩并肩那么宽,100多米长,街的两边是面对面的店铺,基本上都是古色古香的两层楼,木门木窗子上都有很考究的雕花。当年洛塘河不宽,河以北保河坊以南的区域住着不少老百姓。”在斜桥,78岁的斜桥老人郎耀南向记者回忆,当年郎姑娘的家就在今日的中街66号正对面的地方,“听说郎姑娘要被铃木霸占时,她还在这里跳过河,但被好心人救了!”
现年87岁的钟天锡老爷爷比郎老太只小3岁,鬼子当年的入侵让他仍旧历历在目,“鬼子到来时,我正读小学。记得头批鬼子到来时,人还不算多,他们骑着马,背着枪,晃着指挥刀,扛着太阳旗,我们一看这明晃晃的刀子,就知道他们不是好人,于是纷纷逃难。当时我父亲在保河坊还开了个小饭店,鬼子到来后,他也跟大家一起去避难了,我们走了以后,鬼子就住在我们的屋子里,修碉堡,筑炮楼……”
钟大爷说,鬼子刚来斜桥不久,就开始杀人放火了。
“鬼子里来了个叫铃木的队长,生得瘦瘦长长的,看上去有40多岁,一米八的个子,嘴巴上蓄着八字胡须。当年的郎姑娘还不到20岁,样子蛮好,生得水灵灵的,还扎着辫子,有点像后来《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郎姑娘有次和她母亲去卖鱼,被铃木看到了,于是想霸占她,郎姑娘被吓跑了,铃木抓了她的姐姐,说她不回来就要杀她的姐姐,把全村人都杀光。郎姑娘后来回来了,铃木放了她的姐姐,没有在斜桥杀更多的人,而是把主力转移到了桐乡。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可能因为桐乡当时有很多的游击队……”钟大爷向记者回忆说。
关押过郎姑娘的封家大院,尚在铁路南侧的封家弄内。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座两层楼的老房子前,发现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发现院内杂草丛生,充满沧桑感……
D海宁史志专家——
屈辱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深思
昨天,记者从海宁市史志办获悉,发生在郎老太及其儿子张大爷身上的这些故事,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据史志部门调查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侵略嘉兴的日军主要为菊池副军团。该副军团下有很多联队,其中海宁有3个联队,分别驻扎在硖石、长安和盐官。“侵略斜桥的这批鬼子,是长安联队下的一个中队,起初的队长是连山,1938年换成铃木,斜桥成立了汉奸维持会。铃木1941年初去了海盐,后来又去了余杭,在余杭也像霸占郎姑娘一样霸占过一个良家女。”
“有关统计表明,自1937年12月日军铁骑踏进海宁,至1945年8月无条件宣布投降,海宁有姓名可查的共有5130人伤亡,20余万间房屋被毁,这场战争带给海宁的灾难是非常大的。”史志部门有关人士说。
南湖晚报 记者 陈强 实习生 孟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