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时代。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处于改革前沿的台州人纷纷下海,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到市外创业。30年来,这批走南闯北的台州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人称“青藤经济”。
如今,一拨又一拨的80后台州籍大学生怀揣创业梦想,同样选择走出去,他们涉足的领域和到达的地方,不亚于父辈们。虽然现在有些遭受挫折,有些刚刚起步,有些取得一些成绩,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开枝蔓叶的“新青藤”已开始茁壮成长。
人生地不熟,是大学生市外创业的第一个障碍
究竟谁是第一个走出台州创业的80后大学生,有关部门没有作过精确统计,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李向阳无疑是较早的一个。
2004年7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热衷音乐的他看好佛山吉他销售,就选择留了下来,希望干出一番事业。可公司从筹备伊始,创业之路的艰辛很快显现出来。
“那时面临的第一困难是人生地不熟,初次来到佛山,什么都是赶鸭子上架。”李向阳回忆说,光公司选址、办营业执照就折腾得够呛,什么都需要自己亲自动手。
“的确,外面的世界很广阔也很精彩,但同样充满艰辛,充满挑战。”团市委有关人士说,外出创业的台州籍大学生资金方面可能问题不大,但由于刚步入社会,普遍会面临经验不足、伙伴难寻的局面。
不止这些,一些大学生更因为不了解相关法规及当地一些创业优惠政策,以致不知道如何办理登记手续,去税务部门需盖什么章。待创业进入正式营运期后,如何开拓本地市场、拓展外地业务便成了难点。
“这样的教训,我是吃过的。”曾碰了一鼻子灰的女大学生张亚倩说,2006年苏州大学毕业后,她在南京创办佳远信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软件研发服务。为获得业务,有时她得起早摸黑出入于市区各商务写字楼之间,先是乘电梯到最高层,然后一层层往下“搜”。
大学生市外创业,不为生计,更多为的是理想
“与其说创业,不如说更多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进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深圳远大写字楼百盛网络开发办公室里,很少有人能够猜测到,这里的老总竟是一位80后台州籍大学生柳辉。
年轻有为的他,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因为从小喜欢挑战自我,2005年大学毕业后,柳辉放弃了在高校当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和几个同学一起在深圳做起电子商务,不久又成立一家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其实,我市这批走出去的80后大学生,他们创业多数是为了实现自我的理想。”市工商联有关人士表示,与上世纪80年代“背井离乡”去创业的父辈们相比,“新青藤”们有着显著的区别——父辈大多是迫于生计才出去闯荡,他们则不是。
更重要的是,这批走出去的大学生,创业心态日趋变得理性。从目前掌握情况看,他们基本根据自身专业或感兴趣项目来做,比如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机电制造、商品销售等二、三产业,都是他们目前热衷从事的行业。当然,也有部分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到外省承包土地种植西瓜。
诚实守信又不失睿智,“新青藤”始终保持新台商风格
青春赋予他们激情,知识赋予他们智慧。眼下,这批勇于走出去的“新青藤”,其足迹已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省会地区,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熟悉的声音。
在武汉汉正街一副食品批发市场,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吉祥人参专卖店老板刘勇(台州籍大学毕业生)经营一批人参,投放市场后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他当机立断,马上召回已发出的货物,同时对消费者实行“一赔一”处理。
在淘宝网上,更是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受冰冻灾害天气影响,台尚外贸店主卢黄程销售的部分快递包裹春节前没有及时送到客户手中,春节一过,他就向客户逐个打电话过去表示道歉,以消除他们对网购的忧虑。
……
曾几何时,这群初出茅庐的“新青藤”,不仅传承了山海文化激荡下台州人固有的灵气、硬气和大气,而且还始终保持着新台商在外创业时所树立的优秀品格:诚实守信,公正公平,敢争一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随着岁月的积累,这批走出去的80后大学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新青藤”经济必将迎来枝繁叶茂的一天。
据台州日报 叶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