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包骨头,
没吃过骨头包肉
浙江在线08月17日讯黄学娇,名字很娘们,但是纯爷们。绰号:“黄老大”,温州人。
黄学娇来鄂尔多斯闯荡同样很早,上世纪80年代就跟着舅舅来这里做木工,一天赚20块钱。
后来,黄学娇决定单干,并做起家具加工生意。因为经验不足,没多久就赔了。黄学娇四处借钱还债之后,又在鄂尔多斯的百货公司租了个柜台,做起服装生意。不幸的是,他的服装积压,又赔了。
1990年,黄学娇发现家附近有个卖副食品的商店,里面的海带、紫菜、鱼干,卖得挺好。于是,他动了卖海鲜的念头。“当时在鄂尔多斯很少有人做海鲜的生意,我这是冒风险的。”不过,正是这次冒险,让黄学娇翻了身。
当地人有个说法:“从来都是吃肉包骨头,没吃过骨头包肉(指螃蟹、虾等甲壳类海鲜)。”据说鄂尔多斯还有这么一个趣事:由于虾壳尖,当地人吃不太习惯,经常被虾壳扎到手,他们就说虾会咬人。
没人吃海鲜,
说明这个市场很大
“当时包头有卖海鲜的,北京也有,但鄂尔多斯一家都没有,这里的人都不知道吃海鲜这回事。”作为吃惯海鲜的温州人,黄学娇有点诧异。
“于是,我就开始尝试进货了,包头拿一点,北京弄一点,加上朋友送一点。”货运来了,可海鲜需要冷库来保鲜,国营冷库不许租,黄学娇只能用棉被盖住包着放。幸好,鄂尔多斯的气温很低,海鲜不太容易坏。
1990年8月15日,黄学娇的海鲜生意开张了。当年底,他挣了16万元。
这后来,冷库有了,货源有了,客户有了,“黄老大”的商标也注册下来了。
海鲜市场在鄂尔多斯的空白,对于黄学娇来说,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事实证明,吃惯草原羊肉的鄂尔多斯老百姓对海鲜还是充满兴趣的。
1999年,他拿出100万元把当地一家大酒店——京穗大酒店包了下来,专门做海鲜酒楼的生意,如今成了鄂尔多斯小有名气的海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