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篇]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
杭州捐赠点市民踊跃掏腰包
昨天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凤起路的一家邮政网点。一进门,旁边就是为爱心包裹专门开辟的柜台。
墙壁上,贴着“小包裹大爱心”的宣传海报,上面详细介绍了爱心包裹捐赠流程。
她,已是第三次捐赠爱心包裹
金怡君对爱心包裹的熟悉程度,一点不比记者少。昨天,是她第三次来捐赠爱心包裹了。
金怡君是浙江省第二测绘院的普通工作人员。早在去年3月,爱心包裹项目成立后不久,她就从媒体上得知了此事。想到刚从地震中复苏,还在重建家园的汶川孩子,她兴冲冲地赶到邮局,寄出了一个爱心包裹。
一个多月后,金怡君收到了一张回音卡,竟是汶川的一个孩子寄来的。
当时,她没仔细了解爱心包裹的内容,就捐赠了,还不知道有回音卡这么个东西。“收到回音卡时,只能用惊喜来形容。”
卡片上,孩子密密麻麻写满了感谢的话。
末了,孩子还郑重其事地写道:“金阿姨,虽然我不知道你长得什么样子,但我知道你一定是个非常美丽的人。谢谢你的爱心包裹。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一番好心。”
“虽然,回音卡上写不下太多字,可我清楚,孩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参与爱心包裹,收到回音卡,让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献爱心的快乐。”金怡君说。
今年6月,金怡君又为青海玉树地区捐赠了爱心包裹。
这次,得知甘肃舟曲灾区也被列入了受助名单,趁着中午午休时间,她再次来到邮局,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她,用爱心包裹搭起结对桥梁
与金怡君一样,唐成伟也是爱心包裹的“老主顾”了。
唐成伟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注册会计师。说起和爱心包裹的结缘,她说:“我是从错过开始的。”
原来,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唐成伟所在的单位都组织了捐款,但她刚好两次都在外地出差,错过了,一直觉得很遗憾。
此后,她就特别注意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活动动向。
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扶贫基金会有爱心包裹这么个项目。
“觉得挺不错的,整个项目很透明,可以知道自己捐赠的东西有哪些内容,去了哪里,到了谁手里。”唐成伟说,“最关键的是,爱心包裹为捐赠双方搭建起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只要参与过一次,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结成对子,长期帮助下去,自然就多了一份甜蜜的牵挂。”
昨天,她也把爱心首先献给了舟曲。“希望舟曲的孩子们坚强,让他们知道,全国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关心着他们。”
他们,省下零花钱凑份子献爱心
最引人注目的捐赠者,是5个孩子。
带头的叫夏王明玉,翠苑中学学生,即将升初二。早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还是小学生的她,就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所有压岁钱,捐给了汶川。
夏王明玉的生日是5月16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就是我11岁的生日。”电视、报纸、网络,无一不在传递着大地震的点点滴滴。夏王明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为汶川的同龄人,做些什么呢?”
生日那天,夏王明玉有了主意。她拿出自己存下来的压岁钱和零用钱,凑整1100元,在父母陪同下,悉数捐给了中国红十字会。
这次,也是她看到了今日早报的报道,得知爱心包裹这一活动,就通知了几位同班同学。
几个小家伙一商量,决定凑份子,一起为舟曲孩子献爱心。
昨天,夏王明玉和大她两岁的堂姐夏李聪慧,与孟奕儿、段洁、王麒程3名同学,先在学校门口集合,再一起赶到邮局捐赠。
因为各自的零用钱不多,5个孩子凑了400元,为舟曲捐赠了4个爱心包裹。
[回访篇]
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回访受助孩子和捐助人
“爱心包裹”很年轻,只有一岁多。资历却不小,已然成为了爱心活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去年3月至今,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爱心包裹项目,已走过了一个半年头。
这一年半时间内,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梦里的画笔
爱心包裹突出的,是素质教育。因为音乐器材相对昂贵,又比较难捐赠,所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爱心包裹中的内容,突出了另外两项:美术和体育。
对余越来说,爱心包裹太对她的胃口了。
余越是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大沽中心小学的学生,一名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她的笑容背后,有着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执著梦想:成为伟大的画家。“我要画出我心中所向往、所崇拜的美好的事物,和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景色!”
但由于成长在贫困地区,家里没能力为余越买画板、画笔和颜料。小小的她,每天只能用小树棍在地上画画。可余越从不抱怨,“土地就是老天赐给我的黑板。”
她把想象当成颜料。在土地上,她的画生机勃勃。“泥土就是最美丽的色彩。”
余越说,她想要一个写生画架,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她成为画家的梦想。
校长李春生告诉记者,每当美术老师带孩子们到野外写生时,孩子们没有画板,只能用一块硬纸板当画板。没有颜料,孩子们只能共用老师提供的一盒颜料。
动手操作时,孩子们连小剪刀也买不起,学生塑像时没有石膏,只能用田里的田泥代替。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美术梦里,只有一支孤单的铅笔。
今年4月,大沽中心小学终于收到了一大批爱心包裹,每个孩子人手一个。孩子们的梦里,终于有了铅笔以外的文具。
校长的心声
陕西榆林市佳县农村小学的校长李守东,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帮帮我们农村的孩子吧!”
经过多年的执教和学校管理工作,李守东深刻感觉到,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情况亟待解决。“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城里孩子和乡下孩子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不论生活还是学习,都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尽管如此,农村孩子没有抱怨,而是更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老师和家长都这样告诫孩子,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有希望,走出去就会有出息。”农村孩子比谁都更能珍惜上学的机会。
物质和精神的匮乏,加上师资匮乏,都是阻碍农村教育水准的很重要因素。“这里的孩子并不是天生愚笨,他们也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你没看见他们在割猪草的河沟边用小树枝画的白云小鸟,多么生动逼真。”
孩子们也想穿印着号码的球衣,在操场上踢足球。而实际上,他们只能穿着破衣服,在草地上踢一只瘪掉的易拉罐。他们不知道芭比娃娃,没玩过变形金刚。一套水彩笔和几张手工折纸,都只能在梦中拥有……
“爱心包裹,可以说给了农村孩子一个圆梦的机会。”李守东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农村教育情况。
捐赠者的挂念
在去年浙江省的捐赠者名单中,金华义乌永烈饰品厂的金永烈,无疑是最让人感动的。他以个人名义,捐赠了150个爱心包裹,共计15000元。
金永烈是去年5月完成捐赠的,对象是四川省宣汉县东林乡中心学校。
“去年九月,刚开学没几天,当学校通知我去接受由邮局送达的爱心包裹时,我真是万分激动。因为我比捐赠人更能直接地感受到学生对包裹的喜悦之情。”学校老师汤晓华说。
在搬运过程中,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问他,箱子里装的是啥。汤晓华告诉他,这些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部组织爱心人士给他们捐助的学习用品。这名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自觉地加入到搬运的行列里去了。
之后,学校各班还召开了“爱心包裹,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表达了要将爱心延续的愿望。
没多久,金永烈就收到了孩子们的回音卡。
“去年的5月12日,真让人刻骨铭心:在一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很多的孩子失去了亲人、同学和老师,我们给他们捐款,给他们鼓励,他们走过来了。今年,地震一周年,我们收到了爱心人士给予我们的帮助,这是一种极好的良性循环……我感谢,感激,感动!”当时八年级的曾川泽同学这样写道。
又是一年过去了。金永烈心里挂念着这些孩子们。有时,他会往学校寄信,询问大家过得可好。信里,一定夹带着新的明信片,“免得孩子们浪费邮资。”
汤晓华说,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龚红霞的女孩子。去年,她刚从外地转回学校念书。
“当时她跟我说,‘老师,真没想到刚回校的我也能获得一个爱心包裹。里面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它给予我精神上的鼓励。每当我意志消沉时,只要一拿起钢笔,就仿佛听到远方的爱心人士在说,别气馁,好事都是多磨的。’”
“爱心包裹带给孩子们的,是数不尽的精神财富。”汤晓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