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5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月初三天和月中三天,都是钱塘江潮汛期。专家预测,今年的潮水8年来最大。潮涨潮落让看潮人惦记,同样牵动着喊潮人的心。这两天,你总能在江边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特殊队伍,他们开着残疾车,车上插着印有“自强志愿者服务总队”的旗帜,车后还挂着一个救生圈。每个人臂上缠着“安保志愿者”的袖标,手上持有一只扩音器。
他们是一群自发组织的残疾人喊潮队志愿者,每天汛期来临之前,他们会在四堡二桥到九堡大桥的江边,堤坝一带,提醒在江边一带徘徊的群众注意涨潮,同时向他们讲解钱江潮的危险。
队长已71岁高龄
昨日,杭州最高气温超过35℃,豆大的汗珠从张保佑布满皱纹的脸上淌落下来掉到地上,过不了多久便被蒸发了。午饭过后,张保佑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随身带了一瓶水和一条汗巾,便跨上残疾车,准备出发喊潮。
满头银丝的张保佑今年已有71岁,是这支车队当中年纪最大的。张保佑退休之前是杭州合成塑料厂的厂长,后来因工作时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右侧的股沟处骨坏死,张保佑只能提前退休。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保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平时坐着的时候重心都要往左侧移,还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张保佑说。跨上残疾车时,由于右腿僵硬造成不能弯曲,常常需要用手扶住才能跨上座凳。
即使如此,从2007年开始,张保佑就从来没有因为自身原因落下过一次喊潮。
队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
屠海亮是这支车队的发起人之一,今年已有53岁。尽管下肢有残疾,行走不便,平时屠海亮还是会早早起床去江上捕鱼贴补家用。在江上受到常年累月的暴晒,使得屠海亮的身体晒得黝黑粗糙。
“2007年8月2日,七堡丁字坝上,11名外来人员因为游泳被潮水卷走了。”屠海亮感叹道,“这件事让我至今难忘,那时我想到我们有必要成立一支喊潮队。”
“后来我和周边几个村子的残疾人朋友合计后,大家一拍即合,就自发组织了这支队伍,同时也得到了江干区残联大力支持。”
目前,这支残疾人喊潮队队员已发展到现在的8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主要来自江干区。
3年没有间断
江干区残联中心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胡志耘说,一般会选在每年的7月初到10月初喊潮,这段时间潮水比较大。
“很多人不清楚潮水的危险性,尤其是外来人员,摸不清钱江潮的脾气。”屠海亮说。
每天下午1点半,队员们会准时在七堡丁字坝附近集合。出发点为四堡二桥,终点是九堡大桥,最远的时候到过下沙大桥。
3年来,车队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喊潮。
有些路段,尤其六堡码头和七堡丁字坝,是事故高发区。车队会反复巡查,遇到正在游泳的人,停下车来直到把人劝上岸为止,为此队员们常常到天黑下来后才回家。
江边的高温常常把队员们的衣服浸透,衣服犹如刷了胶水般贴在身上。“回到家后,拧一下衣服,还能挤出水来。”队员们笑称,然而这些年过来,没有一个人埋怨过。
不仅喊潮还救人
除了平时喊潮,这支义务喊潮队还担任着救人的工作。
2009年9月,一对小夫妻在五堡老码头边吵架。后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女子脱了鞋子后,走到江里准备自杀。这一幕,被正在巡逻的志愿者发现,
队员纷纷下车,一瘸一拐下到江边,下水去拉女子。由于女子拼命挣扎,经过5次反反复复后,女子终于被拉上岸。最后在队员的开导下,女方才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3年来,这支残疾人喊潮队累计服务时间近1年,行车路程达2700多公里,挽救了5名企图自杀的群众。
费用自掏腰包
“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但是我们身残志不残。喊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的职责就是尽其所能,保一方平安。”队员们说。
在这支残疾人喊潮队志愿者的车上,飘扬着这样一面旗子,上面醒目地标注着“自强”二字。队伍中所有成员都是下肢残疾,平时生活多有拮据。喊潮过程中所有的装备和产生的费用,大多数都由队员自掏腰包。
义务喊潮,钱还要自己出,这样做值得吗?“如果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无论有多么辛苦,我们都觉得值得。”张保佑说。
实习记者 冯波 文 见习记者 孙志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