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下午2时,骄阳似火,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海关监管点前的雪峰路排起长长的集装箱车队,等待着查验和通关。
“我们每天要验放1000多个集装箱,多的时候2000多个,通关的车队常常排到几公里外。”义乌海关关长张军告诉记者,义乌海关是全国最繁忙的海关之一,几乎每天都超负荷运转,工作人员经常要到晚上11时才能下班。
“随着传统产业转移和虚拟市场兴起,实体市场受到冲击是必然的。事实上,近年来义乌市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减反增。”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一直在构筑市场高地和实业洼地,义乌市场一定能强者恒强。”
网上义乌风生水起
吃过晚饭,喧嚣了一天的义乌开始沉静下来。
此时,在义乌江东岸、与篁园小商品市场不足千米的青岩刘村,一批年轻人的生意刚刚开始。他们被称为网商——通过网络把经营触角伸向全国乃至世界,网上成交后,立马采购、包装、投递,村里车来车往,一直持续到深夜……
仅有1500余人的青岩刘村,涌进了9500多名外来创业者,开有1000多家网店。网商多数是年轻人,除义乌工商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也有来自全国甚至国外的商人。现在,仅青岩刘村就涌现了8家淘宝金冠店、15家皇冠店。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有人说,青岩刘村其实就是“网络版的篁园市场”。
“网络市场依托义乌丰富的小商品资源、明显的价格优势和便捷高效的物流系统,不受时空限制,省去摊位租金,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金方平说,他们正在鼓励摊主开展网上交易,实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无缝对接。
在不到5年时间里,青岩刘村所在的义乌江东街道,已拥有1万多名电子商务业主,去年实现商品成交额40多亿元,占义乌电子商务交易额的三分之二,而且以每年接近50%的速度增长。江东街道的几个村子每天都有新网店开张,是义乌市电子商务集聚区,一个巨大的无形市场在这里悄然崛起……
如果说,虚拟市场是助推义乌市场转型的突破口,那它还有增长点,那就是会展业。
义乌市目前每年拥有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4个国家级会展,去年他们共举办各类会展128个,平均每周2至3个,会展成交额214.8亿元,被人民网评为国内“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之一。
“市场如果仅仅是个商品交易场所,那肯定是要衰败的;但如果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吸引进来,在这里频繁地流动和交换,那就能实现强者恒强。”金方平说,各种商品会展就是做大做强市场的最好介质。
义乌市场商品结构就在这种频繁的会展中发生变化,从单一的日用小商品逐步拓展到文教用品、旅游商品、森林商品,先后开设了台湾馆、韩国馆、四川馆,现在正加紧建设国外商品展贸专区,其中非洲产品展销中心不久就能开张,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贸易渠道……(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