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昨天,记者从市教育部门获悉,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用新政打出了一套减负“组合拳”。面对新政,温州市部分学生家长心态复杂。
此次“减负”新政着力解决学科教学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超标”、“超时”、“超量”、“超限”等“四超”问题。
规定中小学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定课程计划。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等。
《通知》还规定小学只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全校或全年级性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
此外,还严禁义务阶段学校举行或变相举行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
为确保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修,不得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得超过2课时,并严禁利用晚自修进行文化补习,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面对“减负”新政,记者采访了我市几位家长和一线教师。
谷先生的儿子今年入读瓯海区景山中学,他认为,进入初中就面临高中升学压力,减负新政规定了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他在表示赞赏的同时,也表示忧虑,“作业少了,知识点能巩固吗?教学质量会否受到影响?”“减负是个过程,但是升学压力却并未减少,这样的减负是否能落实到位让人担忧。”温州市第三中学家长周女士说,重点高中就这么几所,而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靠考试决定输赢,所以不敢给孩子减负。
“很多时候,学校在给学生减负,而家长则在给孩子增负,而且有个怪现象,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补课时间就越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分管教学的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曾经有位学生家长找到他,反映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认为老师在偷懒,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认为,实施减负新政,家长可能对教学质量是否也打折表示担忧,如何确保教学质量,这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了。
据悉,为确保此次系列减负举措有效地得到执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都要与学校校长签署规范办学责任书。据温州商报 记者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