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3日讯2010年9月2日零点,文一西路五常港桥,轰鸣声四起。
四个引道压路机同时开工碾压一层层滚烫的沥青。早上8点,原本明显凸起的桥面和路面的连接处覆盖了一段25米长的沥青层。
钱江晚报昨日A5版对五常港桥的问题进行了报道。墨迹未干,管理部门在凌晨采取了临时性措施,接坡25米,先将桥台背沉降的问题缓解。
五常港桥,终于不再寂寞。
如何“医治”五常港桥,专家意见分两派
接坡后,维修工程将尽快上马
五常港桥等待着一场精密的手术,而在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桥隧科的王健伟看来,在四条引道上做沥青加层,碾压夯实,是目前最简单最快速的缓解方式。
“连夜进行临时性地处理就是为了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我们也希望尽快把五常港桥的问题解决掉。”但是关于如何“医治”五常港桥,专家意见“向左走、向右走”:有的专家认为在目前五常港桥的通行交通情况看,沉降不可避免,只有先补掉再说,出现情况再见招拆招;也有别的专家建议一劳永逸,即使加大预算,也将问题彻底处理一下。
究竟选择怎样的方案,王健伟表示将再次召集各方面代表进行研讨,但临时接坡、改善工程方案出台后,维修工程将尽快上马这一点毋庸置疑,长达一年的苦盼终于快到头了。“在更换支座的过程中,可能将不得不把五常港桥封闭起来,不过时间不会很久。”
今后,五常港桥将会处在被“密切关注”的状态,“以后我们将会加大桥梁的巡查力度,一旦发现桥面沉降的情况,第一时间就会处理填补掉。”
各方责任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建设单位表示,软土基和超载车是沉降“元凶”
无论是哪一个相关部门,谈到五常港桥的诸多问题,都提到了城西的软土地基和超载车辆的重力冲击。而建设单位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开发公司也表示在2007年一年回访时,情况没有这么严重,而是在城西地块逐渐被开发后,超载车辆过往频繁,沉降才开始明显起来。
那为什么在设计之初一定要设计成为容易出现沉降情况的弯桥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陈新良高级工程师说,五常港桥分主桥、辅桥两部分。当初为什么要设计成弯桥而不是直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为了跨过蒋村三号路形成立体交通;第二是为了预留当时发展规划中互通立交的接口。
“辅桥和蒋村三号路有一个约2.89%的斜坡,如果是直桥,限速60码的情况很难保证安全。”陈新良说,当初的设计规划中文一西路是预留的快速路,立体交通更能满足通行速度的要求。同时,设计方也表示,在按照标准规格设计时,无法将超载这一因素也纳入到桥梁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
“造成五常港桥几大问题的客观原因占90%,公司作为建设单位有一定责任,在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社会的快速发展情况,对本工程周边的实际使用工况、开发建设等前瞻性问题考虑欠全。”杭州市市政公用建设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正在针对钱报描述的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同时落实现养护单位先行进行临时整修。
临时措施已经采取,问题成因正在剖析,我们仍十分关注本次五常港桥事件的责任归属——谁来负责、各方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期待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明确结果能迅速浮出水面。记者 张彧 鲍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