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伸伸手,伸伸脚,啃啃小拳头,眯眼笑一笑。出生刚4个多月的小虎和他的小名一样,虎头虎脑十分讨人喜欢。
刚刚从折腾他多月的“便秘”中解脱出来,小虎心情特别好,时不时吐个小泡泡来“庆祝”一下。
小虎并未意识到,因为这场绵延数月的“便秘”,自己屁股上挨了小小一刀,而他的人生,其实已经开始转了一个弯。尽管还要面临将近6个月的康复,但他未来的日子,将和正常宝宝一样,解决“出口”问题。
妈妈甜蜜地抱着小虎,告诉记者:“起初以为是最常见不过的便秘,没想到,竟然发现这毛病……”
3个月母乳喂养时还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异样,但之后尝试添加辅食时,小虎便秘得特别厉害。因为难过,小虎特别“作”,整天哭闹,不肯吃饭,人一下子瘦了下去,可小肚子依然鼓鼓的。妈妈每天都得使劲按摩,宝宝才会拉一点点。大便比较细、比较稀。有一天新保姆的一句话,提醒了小虎妈妈:“你家宝宝,好像大便的地方和别的宝宝不一啊!”
妈妈仔细一看,也生了疑心:小虎的肛门孔,似乎比普通人来得靠前;更奇怪的是,肛门的孔后方,隐约有个淡粉的“菊花”印子。
她赶紧带着孩子从老家赶到杭州,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找泌尿科医生看。
“小鸡鸡很正常呀!”医生也觉得很奇怪,再仔细一看:“你这个不属于泌尿科,得看外科,这可是先天性的肛门闭锁!”
普外科刘伟光副主任医师确诊:小虎是先天性的肛门直肠畸形,肛门“错位”了。幸运的是,小虎的肛门,“跑”得不远,距离原本肛门的位置只有0.8CM左右,可以通过一个小手术来纠正。
据悉,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病率达到1/1500~5000,是小儿消化道畸形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约有90%的患儿成年之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所以,再造肛门手术,只有一次机会。”刘伟光说,必须尽可能少地损伤括约肌,保留今后正常排便功能。
在给小虎微微麻醉之后,手术正式开始。
记者在现场看到,医生将一把小镊子,伸进小虎错位的“肛门”处,“测量”它与正常肛门的位置。
“其实,小虎的情况,就是直肠‘长’过头了,没有像正常宝宝一样在有括约肌的位置开个口子,让大便顺利‘出口’。小虎屁股上淡粉的‘菊花’处,其实就是括约肌所在的位置,也是原本肛门应该在的地方。”刘伟光说。
定好位置之后,医生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沿着错位的“肛门”往下切开,直到到达正确的位置后,开口、固定、结扎。
这样一来,小虎的肛门,就成了一个仿佛钥匙孔的奇怪形状:上端是目前的排泄孔,小小的,长长的;下端,则是新开的圆圆的“肛门”孔。
不到15分钟,手术就结束了。
接下来的半年中,小虎的父母每天都要用特殊的扩张器,撑开新“肛门”,每天早晚固定使用5~10分钟;而且,这样的扩张器,要随着孩子的康复,逐渐扩大。
“其实,就是像手指一样的小棒子,但市面上不好找。有个孩子的家长,做了整套10根,从直径0.7mm开始,一直做到了1.7mm,打磨得非常光滑。”刘伟光说,因为扩张坚持的好,这个孩子现在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小虎,也会和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