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
一个承诺,改变一个孤女的命运
2010年8月21日,看着一室两厅的新居,俞雪英眼泛泪花,悲喜滋味,一起袭来。悲的是,年少时至亲的接连离世,让她成了孤女;喜的是,“我叔叔、我阿姨待我像待亲生女儿”,并且在各方的帮助下,在桐乡市龙翔街道“两分两换”工作中,她有了自己的新居。
俞雪英口中的“我叔叔、我阿姨”,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恒基建设集团的董事长吕德坤和妻子陈雪梅。其实,雪英与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吕德坤夫妇对俞雪英的关爱,始于2003年吕德坤参加的一次饭局。当时,有人偶然提起家住龙翔街道皂林村跳桥组的俞雪英的故事,一个才上初二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后音讯杳无,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又相继离世。“唉,这个可怜的孩子今后谁来照顾?”饭桌上,朋友的一声叹息,触动了吕德坤的心:“我来管,今后俞雪英的生活我包了!”
整整7年,吕德坤夫妇不折不扣地履行着承诺。
高中3年和大学4年,吕德坤包揽了俞雪英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我叔叔、阿姨总是会跟我说,还有钱吗?该买的东西一定要买,没钱千万要吱声,我们会寄过来的。上大学是我阿姨陪我去的,宿舍在5楼,阿姨帮我搬行李,跟其他同学的妈妈一样张罗这张罗那。过了好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的室友才知道我是一个孤儿。”雪英说。
虽然我是孤儿,但有叔叔一家,我不孤单
时间或许可以冲淡人们的许多记忆,但俞雪英说,苦难时得到的叔叔、阿姨的搀扶,都转化成了她灿烂面对生活的力量。她无法忘记,高三复习冲刺那段时间,陈雪梅阿姨为了让她能有一个良好的迎考环境,接她到家里悉心照顾起居;她无法忘记阿姨的那句口头禅:“以后你出嫁要从我们家嫁出去。”她还无法忘记,每个寒暑假的早晨,吕德坤那一声亲切的呼唤:“走,小英,我们买菜去!”
“和父亲一起去买菜,对别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没有家的我,常常会被这种家常的生活细节打动。看着叔叔买菜时挑肥拣瘦、讨价还价的样子,我恍惚觉得他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如今,已经大四的俞雪英准备毕业后考公务员。因为吕德坤夫妇,雪英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在“奖”“助”之间,提升慈善情怀
其实,早在1999年,吕德坤就开始了他的捐资助学路。那时候,他的企业还很小,只有30多名员工。10多年来,他们夫妻俩在慈善的路上不断地提升着人生境界。
曾经,他们也因受助者的某些行为沮丧过。
有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与吕德坤一家形同路人,把他的资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接受他多年的资助,却不曾有过一次电话交流;有的人家境不算差,但公然地向村集体索要资助,觉得公家的钱不拿白不拿……
“一开始我有些伤心,后来想想,真正的慈善,应该是没有索求的,是该照顾到每个受助者敏感而自尊的内心的。所以,后来我在村里设立了奖学金。”吕德坤说,奖学金与贫困资助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奖,一个是助,给人的感觉是,前者是你赢取的,后者是别人施舍的;前者让你觉得自己是成功人士,后者让你感觉像是乞讨者。所以,很多人喜欢告诉别人,我得了奖学金,而羞于告诉别人,我受到了资助。
去年,吕德坤在老家凤鸣街道联庄村,设立了“恒基崇学奖”。迄今为止,已经有23名品学兼优的联庄村学生,获得了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学金。由于奖学金有一定的门槛,范围有限,所以吕德坤夫妇的捐资助学并没有间断。
至今一共资助了多少个贫困生,连吕德坤自己都记不清了,花了多少钱他也从来没有算过。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同时在资助7名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5000元。
据嘉兴日报 应丽斋 张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