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4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社区食堂,或叫老年食堂,为的是解决老龄化之后的社区老人就餐问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小年轻也到食堂来“蹭”饭吃。也就是说,社区食堂的受惠面正在拓宽。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城区提出,在现有16家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再建45家价廉物美的社区食堂,也就是说,实现61个社区的全覆盖。
而杭州市民政局的十二五规划也提出,5年内,力争社区食堂能覆盖到全市每个有老年人的社区。而且,要鼓励民资进入社区食堂的经营和创办领域,让社区食堂在微利的基础上,长期存续。
下城区的蓝图
怎样运营
社区食堂一般是由社区免费提供营业场所,旨在解决本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就餐问题的公益性机构。
目前,社区食堂有四种存在形式:专为老年人服务的老人食堂;不仅供老年人就餐,同时对外开放;依托社区内经营性饭店,向老年人提供低价就餐服务,差价由政府埋单;开放所辖社区、行政村的养老机构,将就餐服务辐射至整个辖区的老年群体。
接下来,下城区要开办的社区食堂,主要有四种运营方式:自办型、嫁接型、合作型和进驻型。
自办型,由街道或者社区负责社区食堂的房屋装修、设备投入以及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结余继续投入社区食堂,亏损由街道或社区补助。自办型的社区食堂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鼓励并接受企业、个人的资金捐助,街道、社区可以根据捐助资金额度,采取公式、冠名等形式给予激励。
嫁接型,依托于辖区内的老年福利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嫁接型的社区食堂将配送餐服务纳入老年福利机构的福利项目。
合作型,依托餐饮资源(包括单位食堂、宾馆餐厅等),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以优惠价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街道或社区根据服务情况适当给予补助。这些餐饮企业安排专门时段,或者专门餐桌,开设老年餐桌,为居民提供就餐便利。
进驻型,街道与外来餐饮企业协商,由后者进驻社区或在附近开办便民食堂和餐厅。
如何监管
下城区设想,社区食堂接受街道办事处领导,以及区民政局、区卫生局的业务指导和社会监督。
各社区食堂要及时将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在食堂内明显位置予以公示。要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公示收支情况。同时,设立并公示统一的监管电话,接受各界监督。
街道每年对社区食堂进行工作评估,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进行完善,对合作型食堂经营者进行选拔。
要求统一社区食堂建设标准,做到“名称、标识、培训、监督、评估”等的统一。
目前的难题和解决之道
问题一:如何保本赢利
社区食堂看起来很美,但要全区全城推广,首先得解决保本赢利、长期存续的问题。一般社区食堂的场地是社区免费提供的,但由于菜价非常便宜,人工费、厨卫器材维修费、保洁费,笔笔都是不小的开支。加上老年顾客有限,好多食堂都没法保本。
怎么办?
首先,政府将加大补贴。
目前,老年食堂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政府每年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50—100平方米的每年3万元,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5万元。
正在酝酿中的杭州市民政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杭州市老年社区食堂将实现全市全覆盖。也就是说,5年后,杭州市所有的居家老人,将在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陈国民透露,未来,社区老年食堂或将享受3-5万的食堂运行补贴。除社区饭店外的老年社区食堂还可在水、气等费用上,享受民用价格;在税收上,能给予一定优惠。
另外,社区食堂还可通过拓展营业范围来实现赢利。
天水街道的“女儿家”开办两年来,深受社区老人欢迎。近期,“女儿家”把社区的青年住户也纳入进来。
“女儿家”负责人周慧敏告诉记者,老人吃饭一般比较早,每天中午12点就可结束服务,但这时候小年轻的人流高峰才开始。对年轻人,食堂加收了0.5-1元的服务费。现在,“女儿家”生意越来越好,很快就可实现保本。
“社区食堂大多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且无需支付营业场所租金,这是一块值得争抢的‘蛋糕’。”杭州某一餐饮企业老总说,社区食堂在保本之后,可为周围写字楼、单位提供配餐服务,增加赢利点。他很看好。
问题二:场地哪里来
上城区南星街道一直在计划各社区试点筹办食堂,但是,寸金寸土的场地成为第一难题。
杭州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星光老年之家”城乡全覆盖的城市,截至去年年底,杭州市共建有“星光老年之家”2920个。
陈国民透露,主管部门的思路是:借助“星光老年之家”及原有养老机构平台,解决社区食堂的场地问题,让所有社区、行政村的居家老人都得到就餐、日托等生活照顾。
陈素萍 梁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