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爱心基金会给学校送来了爱心礼物。作为校长的陈琪(左一)自然很欣慰。
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35岁的陈琪,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市。现在是上虞市新市民学校和爱心民工子弟学校两所学校的校长。
在上虞,陈琪在外来务工者中有口皆碑,这是因为他自筹资金创办了两所专门为民工子弟就学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达1267人。
在他学校读书,如果打工者因为生活困难交不出学费,依然可以打“白条”。时间久了,陈琪也没再向他们收钱。近两年来减免了近百位学生的学费。
虽然每年亏损,但他觉得很值得。
外来民工子弟入学难
他触发了办学念头
2003年前,陈琪也像村里的其他青年一样加入打工大军的行列,他落脚点最先选择在温州。
“我儿子到了去幼儿园的年龄,但去当地的托幼机构不仅要交纳一笔昂贵的赞助费,而且名额有限,要开‘后门’。”陈琪回忆,最后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名额被人顶了,让他很失望。
无奈之下,陈琪以每个月900元的报酬聘请了一名幼教老师,专门在家看管儿子。这事很快传开,许多老乡主动找上门,希望陈琪家的老师能够招收自家的孩子,他们愿意出一部分钱。
就这样,陈琪办了家托幼所。这时,当地教育部门找上门来了。由于没有经过审批,托幼所被取缔。
同年,陈琪离开温州,来到上虞做点小生意。但他了解外来民工子弟求学困难,办学校的念头与日俱增。
于是,他开始与上虞市教育部门联系,希望能够取得一纸批文。而此时,上虞教育部门正为大批民工子弟求学难而发愁。
双方一拍即合,陈琪开始筹建上虞市爱心民工子弟学校。他拿出了全部积蓄,还从老家借了一笔钱,凑成57万元,才造起一幢教学楼。
2004年8月,占地2500平方米的上虞市爱心民工子弟学校开始招生。第一年招了268名。
来学校做老师的
都是想为民工做点事
这一年,陈琪一边做生意一边管理学校。而教师的招聘更让他发愁:“我在网上到处发布招聘教师的帖子,对方一听微薄的工资,大多失望而回。”
让陈琪受到鼓舞的是,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冲着薪水而来,而是和他一样,出于能为民工子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今学校已有各类教师46名,分别来自安徽、江西等6个省市,其中也有上虞本地人。
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大多身兼数职,像来自江西的王从新老师,他既教科学、数学,还要教美术。工作辛苦,待遇却不高。“目前是小学老师每月1400元,初中老师每月1500元。”陈琪坦言说。
陈琪告诉记者,前些天一名余姚老板用轿车送女儿到学校报名任教。她不缺钱,但喜欢我们这里的环境,一方面能锻炼人,另一方面为民工子弟做些有意义的事,功德无量。
办学每年要亏损
还是免除了贫困孩子的学费
办学校并没有陈琪想得那么简单,虽然解决了师资、场地等问题,但每年仍需要大量的投入。“每年至少投入10万元。社会上的捐助毕竟有限,主要还是靠自己。”陈琪告诉记者。
陈琪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接送必不可少。目前,学校配备学生接送车7辆,本月25日,他出资购买的一辆73座大巴又将运抵学校。
“办学校是亏损的!”陈琪说出了尴尬,上虞物价部门审核每个学生每学期可收450元学杂费,但他们学校降低收费标准,以每人350元的标准收取。
即使降低收费标准,仍有两成外来民工子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交不上学杂费。
“我们允许贫困学生家长‘打白条’,啥时有钱了就啥时交,孩子先来读书。”陈琪告诉记者,每年都有许多“白条”无法兑现,最后只好减免。近两年来已经减免了近百位学生的学费。
今年13岁的丁汉林今年再也不用交学费了。丁汉林患有先天性腿疾,两年前随父母来到上虞。丁汉林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五口仅靠父母收破烂为生。像丁汉林一样的特困生,学校除了免掉学费,还会免费提供学习用品。
能让打工者安心打工
他又办了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去年8月,陈琪又出资22万元,租下了上虞市城北的一个闲置厂房,挂上了上虞市新市民学校的牌子。
原来民工子弟小学毕业后,仍要回到老家去读初中,许多人希望陈琪能够解决他们的难题,办一所初中。
陈琪咬咬牙,申报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包括小学和初中)学校。
“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的压力。不过虽然学校一直在亏损,但算笔‘长远账’,让至少数以千计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在上虞安心工作,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陈琪说,他会努力做生意赚钱来补贴学校开支,希望一直把学校办下去,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