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凤琴和亲人们团聚
浙江在线09月27日讯54岁的邓海峡,来自河南三门峡。自打懂事起,他就经常听大人提起,他是“温州孤儿”。
50多年前,邓海峡的养父母,从三门峡会兴福利院把他抱回了家。那时,他还不到两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邓海峡心中的寻亲梦,从未中断过。
昨天下午1点,邓海峡和妻子准时出现在“2010温州·洛阳寻亲会”现场,手中拿着厚厚的寻亲单,一直在会场里寻觅……
“我的根在哪里?我的亲人,你们在哪里?”台上,一名寻亲者大声呼唤着亲人;台下,72名洛阳寻亲者及其家人,和100多名温州寻亲者,一起期盼着答案。
570多名“温州孤儿”
远送洛阳
前天上午7点多,经过近2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由洛阳温州商会提供的两辆卧铺大巴,终于抵达了温州。72名洛阳寻亲者及其家人终于“回乡”了。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已年过五旬。之所以千里赶赴温州,是为了参加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主办的“2010温州·洛阳寻亲会”。
洛阳地区为何会有这么多“温州孤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较为落后的温州地区,很多家庭陷入贫困,甚至温饱难继。为给孩子一条“活路”,忍痛将孩子遗弃在外。
而当地的温州“养育堂”因孤儿数量猛增,实在无法负荷了,有关部门便统一把这些孤儿,送往洛阳地区让当地人收养。
选择洛阳,是因为当时洛阳经济较为发达;二是那里需要领养孩子的父母比较多。
就这样,11趟列车,载着570多个温州孩子,远赴千里之外,主要送往洛阳、三门峡和偃师。
寻亲成功的来到现场鼓劲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温州便有了“洛阳寻亲”活动。截至今年8月,,在当地寻亲团登记寻找家人的“温州孤儿”已近200人,其中23人寻亲成功。
昨天的寻亲会现场,宋凤琴是让人羡慕的。
1957年出生的宋凤琴,两岁多时被抱上了北上的列车。去年8月,温州方面组织寻亲团去洛阳。宋凤琴听说后,赶到了寻亲会现场。
提及当时的场景,宋凤琴依旧激动,“我突然被一个中年妇女叫住了,她问我是哪里的,多大了。”
这个叫住她的人,正是她分隔近50年的三姐。“她觉得我走路的样子,还有长相,都和母亲太像了。”宋凤琴说。
去年10月,宋凤琴收到信息,经鉴定,和她相遇的正是温州的亲人。
“那天,我和老公在家里跳了起来,楼下的还以为我们打架了。真的太开心、太意外了。”宋凤琴说。
昨天,宋凤琴扶着81岁的亲生母亲唐学英,走上了寻亲会前台,“我们就是成功的例子,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大多凭长相寻觅“疑似”亲人
昨天,来自洛阳的寻亲者,全都坐在会场西侧,手拿红色的“亲人在哪里”纸牌。
100多名温州寻亲者,坐在东侧,面前放着绿色纸牌——“亲人想念你”。
寻亲会开场前,很多人就凭长相,寻觅起“疑似”亲人了。
当会场工作人员号召大家,侧身45度,看看有没有长得比较像的,各自目光开始交会。很快,大家起身,近距离接触。
“找到一个长得有点像的,不过问了问,他们是要找女的。”邓海峡拿着寻亲单,在会场里转悠。
仔细看他的寻亲单,上面写着“寻亲寻根不寻财,了却一生夙愿”。
“我就是想知道自己是哪里的,我的亲人在哪里。”邓海峡说,他如今生活得很好,不求任何物质上的东西,只求精神上的圆满。
今年50岁的吕辉,找到了一位长得挺像的大姐,双方一直在聊身世。
“那个大姐要找姐姐,大概是1960年2月送走的,只记得身上穿了蓝色的衣服。我们还要再对对信息。”吕辉说。
寻亲会现场,不停有人把寻亲单,贴到寻亲长廊上,似乎多贴一张,就多一分希望。
每次看到这一幕幕,都想祝福他们,能早日和亲人团聚。记者 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