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9月28日讯 漫步衢州大街小巷,从一点一滴中,我们解读百姓心中的儒学。他们中有老人,有小孩,有公务员,有打工者,有市民,有农民,如果他们分散了,走在大街上,很快就会消失在人海中。但是走近了,你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只是会背几句“子曰”,在他们身上我们或多或少可以体会到儒家传统文化的一些精华元素,因为有了这些元素,他们的生活更和睦,他们的事业更发展,也正是这些传统美德的存在,让他们成为了整个社会中的和谐一分子。
孔繁钧:诚信为本
孔繁钧,孔子第七十四代嫡孙。在他的名片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诚”字,面对面半开玩笑地问:你们老祖宗好像看不起经商的,你怎么又开店又办厂?
答案在他的企业里。在江山凯歌家电有限公司的墙上,很醒目的印着一行字:本店秉承孔氏家训,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正是依靠“诚”字,从无线电修理部到凯歌家电有限公司,到投资农特产品、化工企业,孔繁钧的事业一步步壮大。现在,儿子孔祥峰又把父亲的事业扩展到房地产、网络游戏,从江山走到了衢州,又走到了北京,他说:“我们能有今天,关键是诚信两个字。”7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位姓应的顾客在凯歌消费时,电脑出错,信用卡刷了两次,签购单才拉出来。细心的顾客到银行一查,发现付了两次款,就找他们理论。事情很快得到了证实,但银行方面要星期一才能帮助处理,可是顾客第二天又没时间,次日,公司就马上派专人专车把银行退回的多收的钱送到顾客的家里。
对于自己的员工,孔繁钧也做到以诚相待。祝凌峰已经在孔繁钧的身边干了27年了,是这里最老的员工。祝凌峰说,“我不愿意离开凯歌,这里有家的感觉。”七尺男儿说到这里,眼眶红了。祝凌峰说,2005年12月7日下午6点多钟,他的妻子出车祸了,当时他脑海里一片空白,只知道打电话给孔总。孔繁钧当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到现场,又是抢救,又是报警抓捕逃逸的肇事司机……妻子的去世给了祝凌峰很大的打击,他以酒浇愁,有一次,竟然醉倒在修理部。醒来后,他才知道孔总并没有责怪他,并亲自把他送到医院。在孔繁钧的开导下,他渐渐地走出了阴影。
把古老的孔氏家训结合到现代企业经济发展中,让孔繁钧有了今天的成就,“等到祭孔日,我是再忙也要来拜谢老祖宗的。”
刘天汉:孝字新说
对刘天汉来说,关键词就是“孝”。86岁的刘天汉参加了4次祭孔典礼。
走进刘天汉老人的家,首先看到的是满屋的书画作品,其中的《百孝图》是他的得意之作。为了凑齐“孝”字的100种写法,刘老整整琢磨了几个星期。其实他们一家对这一个“孝”字已琢磨了不知道几代了。
刘天汉的父亲曾是秀才,祖辈也出身书香门第,对“孝”字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不过那时的孝,更加重视等级观念,就是小辈一定要听从长辈。”刘老解释道,现在新社会了,我们还是要讲孝,但应该侧重于:相敬相亲,相互理解,相互关怀。正是有了对“孝”字与时俱进的理解,刘老的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一个大家40多口人,平时没红过脸,一家人和和睦睦,连续20多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家庭和睦了,心气自然顺,刘老的身体也因此很好,这么大年纪了,却连感冒发烧都很少。他告诉我们一个更大的愿望:希望100岁时还能参加祭孔典礼。
郑凌红: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郑凌红时刻牢记心中的。
今年26岁的郑凌红是开化县马金镇秧畈村人,现在是开化长途客运公司的一名合同工。虽然已经参加工作3年多,但小郑还是经常回家与务农的父母一起从事田间劳作,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希望能为父母更多地分担一些。
说起上次参加祭孔海选有些偶然。7月底,他看到《衢州晚报》关于选择的消息,他便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报了个名,没想到顺利地通过了两轮测试,成为最后60名入围者之一。在学校读书时,小郑就喜欢了解一些儒家的思想,现在,除了上班工作,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论语》,学习孔孟之道,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踏实做事。
努力从现在做起,为人生进行长远打算,这是小郑的信条。目前,他已经考取了保险从业资格证,还准备学习英语,争取通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考取翻译资格证书。他说,自己一方面力戒浮躁,敬业乐群,做好手头的每项工作;一方面学好本领、学会做人,以后一定有机会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