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0月13日讯 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博茨瓦纳—浙江投资”论坛上,浙商何烈辉的身份让人啧啧称奇。他作为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却有另外一个身份——博茨瓦纳出口发展和投资总局驻中国首席代表。“这是博茨瓦纳对浙商国际投资能力的认可。”何烈辉说。
在长期的国际贸易生涯中,何烈辉不时为贸易壁垒所困扰。这些让他早早开始思考,如何换一种国际化生存方式,从最初的“走出去”到“走进去”。2009年3月,由达亨控股集团和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联合投资的达亨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区,在首都哈博罗内奠基,项目一期总投资5180万美元,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这不仅是何烈辉个人的华丽转身,也是浙江资本国际化演绎的精彩升级。
让我们看一组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
2005年,我省全年境外投资1.8亿美元;2006年,3.91亿美元;2007年,6.62亿美元;2008年,9.2亿美元;2009年,12.35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29.03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由浙江企业主导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有7个,其中经商务部招标中标的国家级合作区项目3个,居全国第一。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境外经贸工业园区累计投资额达到2.4亿美元。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一片风声鹤唳。但就在这一年,浙江境外投资首次跃上9亿美元平台,同比增长近40%,超过“十五”期间历年境外投资额总和。
境外投资本来就是风险之旅,是什么让浙江资本不顾风险,大举境外投资呢?
“浙江境外投资热,表明浙江企业‘走出去’已经逐渐进入到直接投资为主的新阶段,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使然,更是浙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必然趋势。”省商务厅外经处负责人认为。
据介绍,浙江企业“走出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8年以来,海外并购、产业投资、设立境外营销机构才开始成为浙江境外投资的主流。
从贸易到投资,浙商在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2009年7月,在董事长阮福德指挥下,台州杰克集团下属“新杰克”公司,完成了对两家德国企业拓卡和奔马的收购。一年多后的今天,当阮福德回忆起当初的决策时,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次并购决策非常正确,未来还会寻找新的境外投资机遇。”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抄底”。在完成并购后,当年年底拓卡和奔马两家公司就扭亏为盈。预计今年德国工厂裁床的产量能达到3亿元,同比增速将高达200%。而且,因为并购带来的技术、管理、市场提升效应,杰克集团还游刃有余地应对了今年上半年的欧债危机冲击。
而“吉利”并购国际老牌汽车企业沃尔沃公司之举,更为中国民营企业树立了国际化的新标杆,为浙江打造国际级大企业迈出了扎实的一大步。
从贸易到投资,还为浙江外贸找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今年一季度,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一口气“吃”下3家美国汽车零配件销售公司。董事长叶伟峰表示,并购前,生产汽车冷凝器的“创新”与美国消费者没有直接接触,并购后,“创新”从原来仅仅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变成了在美国纳税、雇佣员工、与美国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本土公司。
在诸暨,境外投资的贸易推动效应更加明显。据该市外经贸局统计,2009年诸暨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2家,投资总额6800多万美元;在32亿美元出口总额中,境外投资拉动已占四分之一。
“境外投资将实现浙江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折,塑就一个能够在所在国深度投资、长期发展、互利共赢的浙商新形象。”省商务厅外经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