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日前,国家环保部发布公示,拟命名义乌等14个城市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据了解,义乌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始于2006年,历经5年终于创建成功。昨天,义乌市环保局局长何占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功在千秋,我们必须不断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不断创新解决方法,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
投20多亿元建基础设施
近年来,义乌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水处理中心,江东、后宅、稠江、佛堂、大陈、华川等7座污水处理厂,塔山垃圾填埋场一、二、三期工程,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处置中心等一批重点环境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从2007年的7万吨/天,提高到目前的38万吨/天。
同时,义乌根据“一环三楔十园、二廊三轴十带”城市绿化总体布局,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旧建绿、拆违还绿”等形式,实现了零星地块的全面绿化。建成绣湖公园、宾王公园、鸡鸣山公园、江滨绿廊等一批城市广场和公共绿地。截至目前,义乌城区绿地面积达2894公顷,绿地率为34.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8平方米。
空气和水质越来越好
据义乌市环保局检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义乌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有142天;1~7月的29次义乌江每周交界断面监测中,义乌江水质总体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中Ⅲ类水质占比为51.7%。
“空气和义乌江水质明显变好,是因为近年来义乌开展了多项整治工作。”何占奇介绍,为了改善水质,义乌对19条小溪流进行综合整治,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全面实行水域保洁工作。目前,治理河道100余公里,池塘近1000个。
此外,义乌还开展城市和高速公路两侧烟控区建设,对城区烟尘实行全天候监控,加强城市建筑施工、道路运输等扬尘污染的监管;开展机动车尾气监测整治,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老旧机动车。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作为全省两个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义乌坚持以城为主向城乡联动转变,实现生态文明城乡共享。
义乌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5000万元资金,用于推进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饮用水源水质污染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合格饮用水水源保护。目前,已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120项,覆盖414个村,受益人口达到53万人,集中式饮用水质达标率100%。332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占需治理的村庄60.4%。其中,纳入污水处理厂的有174个村,建设厌氧净化池处理的有158个村,共建厌氧净化池54514立方米,每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536.7万吨,受益人口达38.3万人。
【部门声音】
环保工作需持之以恒
何占奇表示,虽然义乌将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但客观地说,义乌还存在诸如产业层次不高,难以适应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环境污染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等问题。
“我们曾做过一个环保调查,30%的义乌人认为发生在身边的生态破坏行为与己无关。还有少数企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公众利益,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何占奇认为,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义乌还需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据浙中新报 记者 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