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夺得“全能社工”称号的施超在第五关岗位技能大比拼的现场。
|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昨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61年前的10月23日,在吴山脚下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61年后的10月23日,全国第一个“社区工作者节”也在这里诞生。昨天上午,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建设展示中心人声鼎沸,由杭州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主办,杭州市民政局、今日早报、杭州广播电台AM954协办,上城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承办的杭州市首届“社区工作者节”在这里启幕。同时,杭州社区工作者节的节旗、节徽、节歌正式亮相。
20位社工获得“全能社工”称号
昨天,虽然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小雨,但现场却十分热闹,来自杭州市各个社区的200多位社区工作者代表参加本次活动,10位从事社区工作10年以上优秀社区工作者以及杭州首批20位“全能社工”受到了表彰。
西湖区三墩镇新星社区社工施超就是其中的一位“全能社工”。施超今年29岁,在社区工作已经五年。在这五年里,她学到很多技能,更领悟到团队的力量。这次“全能社工”评比活动历经五场比赛,施超最终以总分第一抱走奖杯。
拿着“全能社工”这个奖,施超激动地说:“有些时候工作上碰到困难,单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解决,那我就会请教同事,大家一起来想办法。”
她说,她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最近正好进行人口普查,我们的工作任务非常重,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同事们就主动帮我承担起部分的工作量,有的同事还帮我排练演讲、才艺表演,我很感谢他们。”
施超向记者透露,下个月21号,她就要结婚了,虽然这段时间很忙,连婚纱都来不及准备,但得到“全能社工”这个称号足以弥补所有的缺憾,“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结婚礼物!”施超说。
本报成为六大社工实训基地之一
在节庆仪式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基信为六大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授牌,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上羊市街社区、翠苑一区社区、王马社区、今日早报和杭州电台AM954正式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基地,这些基地将从口才、业务技能、写作等多方面打造全能社工。
杭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副处长包宏武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这六家单位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基地,是因为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所要用上很多技能,“比如解决纠纷需要好口才,平时写公文材料又要一手好文笔,像今日早报这样的单位刚好能提供这样的平台。”
包宏武说,“我们希望通过在杭州市创建这六大实训基地,让社区工作者们参加专业培训,让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打造‘全能’的社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些实训基地的培育,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现代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综合形象,达到一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效果。”
|
优秀社工受到表彰后,捧着鲜花,幸福地笑了。 本报记者 胡元勇 摄
|
杭州设立社工节意义非同寻常
杭州市民政局局长邵胜非常看重这个节日的设立,他说:“杭州是全国第一个设立社区工作者节的城市。设立社工节,可以激励广大社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社工的全面素质。
“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社工有偏见,觉得他们只会做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不光不理解社工,有的还特别不尊重社工,这种氛围会挫伤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各种工作的开展,所以有必要为社工设立一个专门的节日,通过节日的方式,让全社会更多的人知道社工、尊重社工、配合社工,同时提升社工的地位。”邵胜表示。
这次的社工节上,首批工作了10多年以上的社工,受到了表彰。“以后每年的社工节,工作10年以上的社工,都要给他们这种荣誉”邵胜说,社工的工作既繁琐又辛苦,有时候没法通过物质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因此,精神方面的认可就要格外引起重视,同时,这种荣誉能让更多的年轻社工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争取在行业内冒尖,对社工本身也是种能力的锻炼。
此外,邵胜还提到,对于杭州这样的大都市,设立社工节的意义非同寻常,“杭州的经济、文化发达,与之相配套的社区工作,也应该上一个台阶,现在全杭州有9200多名社工,其中,大学生和年轻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这是件好事,能够提升杭州的社工服务质量。”
邵胜认为,上羊市街社区的建设,是杭州的一个典型,但对整个城市而言,还远远不够,因为出于杭州市和谐社区发展的需要,全杭州每个街道每个社区,都要走得更远,因此,社工节一定要开展得红红火火,对其他城市来说,杭州的社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杆,如果全国都重视社区工作,那么社区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最后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
●相关链接
解读杭州“社工节”节徽
寓意说明: 1、本标志以“足迹”为理念,以热情为基础,以联想为拓展,充分展示了社区工作者节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理念。2、标志以足印为设计原型,五个点状图形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广大社区工作者,是脚踏大地的温润之感;也代表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得到任何服务;一气呵成的圆弧状笔触犹如钱塘潮水,表现了社区工作者团结进取的精神。同时,杭州水之美,时而热烈汹涌,时而清丽空濛,体现了杭州的城市特色,更是社区工作性质的特写。3、标识用红、黄、蓝、橙、绿这五种比较亮丽的颜色,展现社区工作者蓬勃朝气,结合点线面来构成图案,突出了设计的简约美。4、本标志图形底蕴丰富,可延伸性理解度很广,是一个易辨、易读、易记的良好代言形象。
“全能社工”是如何诞生的
从9月17日文艺表演比赛到10月15日岗位技能大比武,全市各地区推荐的社区工作者们经历了五大考验,最终评出了20位“全能社工”。
第一关:拼才艺
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文华社区社工朱妍协同团队,以一曲《卓玛》获得满堂彩。
第二关:拼文笔
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书记兼主任陈峰所写的通讯稿被媒体编辑评为“和记者写的不相上下。”
第三关:拼体力
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二区社区社工项菲菲不但舞跳得好,体力也非常不错,一路小跑登山,一举拿下女子登山个人赛第一名。
第四关:拼口才
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打铁关社区书记兼主任斯利民用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为现场观众们带来精彩的演讲,也让众评委为之倾倒。
第五关:拼技能
岗位技能大比武不但要掌握丰富的业务政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新星社区施超冷静机智获得了好成绩,最后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全能第一。
杭州社区建设大事记
杭州是全国最早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城市之一,在社区建设方面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
1992年,第一次“全国社区建设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提出社区建设要以强化街道、居委会建设为基础,以“五联五建”为抓手,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对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探索。
1994年,全国第一个“社区建设研究会”在杭州成立,为开展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走出了新路子。
1996年,全国第一部社区建设的理论专著——《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一书在杭州问世,此书被国家民政部赞誉为填补了“八五”期间社会学理论空白。
1999年,第一次“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一批先进典型的树立,为社区建设在全国由点到面的推广奠定基础。
2002年,杭州市及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五个城区,分别被民政部授予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市”和“社区建设示范区”的荣誉称号。
2010年,杭州首届社工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