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及家属激动地唱起了志愿军战歌。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昨天,是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金华30余名参加过此次战役的老兵,再次相聚一堂,缅怀了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
在金华的抗美援朝老兵,很多都来自当年的12军。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后,12军转驻金华,很多军人退役后就在金华定居,成了地地道道的金华人。
昨天上午参加聚会的老兵,年龄最大的已经90岁。老兵们最大的感慨是:“战争实在太残酷了,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
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冯中林:石头都被炸成了粉
冯中林,16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23岁时,他随部队赶赴朝鲜时,是12军31师93团作战部股长(营长级)。
冯中林参加过上甘岭战役,那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经历。“残酷、艰苦……我觉得任何形容词都无法来形容。”
“我们是接替15军(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守阵地的,大概守了7天。飞机炸,大炮轰,山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粉末。一脚踩下去,脚都被没过了。”冯中林说,“那时候,粮食能供应上,全都是饼干,但是没有水。后来,口渴得没办法,饼干也咽不下去了,只能接洞顶上滴下来的水喝。”
最后,阵地虽然守住了,但部队的伤亡也很大。“一个连一百多号人,最后只剩下六七个了。”
插入敌后全身而退的左臣忠:参战时他才19岁
左臣忠,是此次聚会的发起者。上衣的右侧,挂着4枚勋章,都是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
左臣忠参加抗美援朝时,年仅19岁,是战友中年龄较小者,时任12军31师91团6营1排的文化教员。高中毕业后,他瞒着父母,悄悄入伍,直到赴朝前,才写信告知了家人。
他的经历很奇特:参加上甘岭战役,毫发无损;插入敌后,直至“37线”,和部队失去联系后,又活着回来了。
说起在“37线”上的游击,连左臣忠自己都称是“奇迹”:
“当时,上面布置下来一个任务,要我们部队穿插到敌人后方,将他们的兵力分散。当时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大部队都后撤了。我们排是后卫,需要留在最后面,一直到了“37线”附近,然后就和大部队完全失去了联系。”
“这是敌人的地盘,到处都是敌军,很危险。我们就和他们躲迷藏,到处跑,都有点找不到东南西北了。就这样,我们打了6天的游击。”
“有次天刚亮,我们发现一处老百姓的房子亮着灯,门口有人巡逻。我们就知道,这里肯定有敌人。一屋子的人都被我们消灭了,有一个人做了我们的俘虏。他有好多次逃跑的机会,但都没走。回到朝鲜后,他仍然不愿意走,要参加志愿军。”
“那几天,什么吃的都没有,饿了就吃树叶,渴了用罐头烧水喝。衣服也破得不成样子,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后来,碰到了朝鲜的侦查部队,我们才回到了大部队。”
战地女兵王瑛:背着50多斤,走了18天
王瑛,21岁参加抗美援朝,时任12军政治部青年科干事。
“我们是1950年3月24日晚入朝的,当时鸭绿江大桥都被炸塌了,我们就用船搭成桥,渡了过去。这边,灯火辉煌,对岸,一片漆黑。过江后,我们沿着公路前行,两边都是被飞机炸塌的房子,看不见一个人。”
“我们身上背着50多斤重的东西:粮食、挖地道用的铁锹、手枪、被子、水壶和解放军鞋等。就这样一直走了18天,累得走不动了,我就对自己说,‘要发扬革命精神’。”
“我被分在野战军医院工作,是前线医院。不断有伤员送进来,有的没了胳膊,有的瘸了脚,有的肠子都露在了外里。伤员们都很勇敢,从不叫苦,从不流泪,还安慰我们说,‘不要难过’。医院里的设施很简单,只在地上铺了点草,伤员就躺在上面。”
“朝鲜的老百姓人很好,帮我们修路,确保运输线不断;把房子让给我们住,自己躲到山上去。我们喊他们‘阿妈尼’(老妈妈)。”
“在朝鲜,随时都有死的可能。有一次,刚进一个老百姓的家,敌人就开始轰炸,一个女战士太累了就没跟着我们跑出来。结果,房子被炸得着了火,她也死在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