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何孙耕向记者讲述鎏金铜观音造像的出土经过。
浙江在线10月26日讯“在我有生之年能在金华重见万佛塔出土文物,这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作为一名53年前万佛塔出土文物发掘工作的直接参加者和见证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昨天下午,当年曾参与金华万佛塔文物出土发掘工作的何孙耕老人对记者说。
当年紧急受命,参加万佛塔出土文物发掘工作
何孙耕老人目前住在市区马路里。昨天下午,在他的家中,现年88岁的何孙耕老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深情回忆了53年前万佛塔文物出土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7年元旦,我正在家里休息。上午10点钟左右,我接到当时的金华市人民委员会(县级市)办公室通知,要我立即到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办公室接受紧急工作任务。到达办公室后,领导布置我参与金华万佛塔地宫发掘工作。布置好任务后,我随即乘驻金某部的汽车到太平天国侍王府北面的大洪山顶原万佛塔遗址。这时候,我看到万佛塔地宫的北面已经显露出一点条石,条石上面有很厚的黄土夯实层,而东、南、西3面都是原有山体黄土。我仔细观察后,提出需要2名泥工、2名普工以及一些工具帮忙清理现场,并与当时的有关负责同志商议好下午1时左右正式开工。”何孙耕说。
据何孙耕回忆,下午1时4名工人及相关人员都准时到了。他先向4名工人介绍了各自的工作任务、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之后大家就动工了。先是挖掘地宫上面的黄土夯实层,大家忙得满头大汗也顾不上休息。在撬松条石后,他看到里面有一些雕刻有图案的铜钱,就取出来放到南面的平地上,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王士伦就走过来将铜钱收集起来。天黑后,现场架设了500瓦的电灯继续发掘。将地宫盖板吊离后,他清楚地看到地宫中有不少的文物。于是,王士伦等专家就指挥另一些人将地宫中的文物一件一件地搬出来装入木箱运离现场。其中就包括鎏金铜观音造像。
53年来,万佛塔是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何孙耕告诉记者,在参加万佛塔文物出土发掘工作前,他已在当时的金华市人民委员会建设科工作多年,并参与过曹娥江数处水利工程及金华二中等多项工程的房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这也是当时的金华市人民委员会派他参与万佛塔文物出土发掘工作的主要原因。
这次的发掘工作也因此成为何孙耕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页。53年来,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一些变化,但他始终忘不了万佛塔文物发掘的那一幕。即使到了现在,只要有人和他聊起万佛塔,88岁的何孙耕立刻会变得年轻起来,关于万佛塔的话题他一口气能说上两三个小时,甚至对于一些专家关于万佛塔的不同研究结论,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轻易盲从。如果实在不能说服别人,他就用笔写出自己的观点。在昨天下午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万佛塔和那些出土文物是何孙耕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上午,88岁的他受邀出席万佛塔出土文物返乡展
记者了解到,尽管已是88岁高龄,何孙耕的身体却很好,几乎没有什么大病,甚至连高血压等老年人常见病也没有。由于体力好,他每天坚持自己买菜、烧饭、洗衣服,有空的时候也参加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活动或者写写文章和回忆录。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关于万佛塔和出土文物的话题。
今天上午9:30,“金色的回归———万佛塔出土文物返乡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鎏金铜观音造像在内的17件万佛塔出土文物集体参展。作为当年参与金华万佛塔文物出土发掘工作的直接见证人,何孙耕应市文物局邀请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何孙耕在市博物馆展厅里再次看到了53年前自己参与发掘的17件珍贵文物,这让他非常高兴。(据金华晚报 何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