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昨天刚过中午,德清县乾元镇务前街退休职工周汉培抱着孙女下了楼,没走几步路,便到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河桥下。他围着古桥转了几圈,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不放过一棵草、一块石头。这是老周正在履行“文物守护者”的职责。
德清县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其中有著名的原始青瓷窑址群、古桥群、良渚古遗址等。近年来,由于自然侵蚀和不断增多的大型工程建设,野外文物保护日趋严峻,众多年代久远的古桥一旦保护不慎,维护费用动辄数十万元。而单凭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四个人手,怎么能将这些文物照顾周全?
在不断尝试和实践后,德清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决定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开展户外文保工作——让附近百姓就近看护文保古迹,并面向全社会征集文物的“贴身保镖”。
民间征集热线开通不久,全县98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得到认领,近百名群众正式成为德清县文物的守护者。
“文物守护者大都住在认护单位附近,出家门走几步路就到,便于保护。”俞友良说,博物馆对这些文物“保镖”有明确要求,会定期抽查并指导保护工作。
所以,自从成为文物守护者以来,巡查清河桥就成了周汉培每天的必修课,每天买菜,都要从这段路绕一绕。
今年53岁的农民姜伯泉平日种竹笋、养甲鱼,他守护的不是古桥,而是自家竹园里的古代窑址。
亭子桥古窑址就在老姜家的竹园里,他每天干活都要经过三四次。“现在亭子桥、火烧山的古窑址名气很大,经常有海外学者慕名来参观,我有空就打扫一下路边,清理杂草。古迹离得很近,我每天干活就在这里,很方便。”
拿到文物守护者聘书后,老姜经常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光荣性,希望大家把保护家门口的文物认认真真当回事儿。
民间守护者的自觉加盟,也让德清博物馆文保所多了一双眼睛,副所长陶渊旻说:“以前一些深山老林中的文保单位即使有人破坏也没人及时通知,现在不但这类破坏活动少了,群众在大型施工现场发现文物时,也会马上向我们报告,民间守护者简直就是我们的眼睛啊。”
据湖州晚报 卞继国 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