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企业的内生需求也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
作为台州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金融业在“十一五”收官之际,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截至2009年年末,台州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23亿元,是2005年的2.93倍。
漫步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市府大道上,你会发现这块方寸之地,竟集聚了全国近30家有名的银行,在这里,各银行网点已经发展为近身肉搏的竞争格局。竞争,已经到了焦灼的状态,却仍有许多银行生力军等待进入这个城市。
面对外地银行的纷纷抢滩,台州本地的泰隆银行、台州银行、民泰银行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走出去,扩张势力范围。
“城里的银行想走出去,城外的银行想挤进来”,这就是台州金融业的“围城”现象。
外地银行抢滩台州
明亮整洁的大厅,彬彬有礼的理财人员,还备有糖果、咖啡、沙发……这是记者在招商银行台州分行营业厅看到的情景。作为较早进入台州的外地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个性化服务被市民津津乐道。
更多的外地银行开始抢滩台州。“十一五”之前,台州的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只有光大、兴业、浦发这3家,到2009年年末已经有了6家(浦发、兴业、光大、招商、中信、浙商),今年广发、华夏银行也陆续在市府大道上亮相。据台州银监局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台州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达31家。
一方面是外地银行的数量猛增,另一方面是银行进入台州的进程大大提速。记者注意到,由于市府大道的黄金地段已被先入为主的银行占据,这些生力军在台州的选址也颇费心思。
从市民广场沿着市府大道,行至耀达百货附近的十字路口,约千米的距离内分布着十多家银行网点:浦发、民泰、广发“门挨着门”,泰隆、工行“脸对着脸”……
“左右都是银行网点,马路对面也是竞争对手,这样包围式的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简直是惨烈!”招商银行台州分行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台州这种高度集中的金融格局,选址就很让人头疼,位置太偏客户少,集中在市府大道上,短兵相接就难以避免。
银行的数量日渐增多,“僧多粥少”的处境自然难免。一家外地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早在分行成立之初,他就与几个客户经理把台州的批发市场跑了个遍,以了解这些小企业、小商户的融资需求。“他们要么没有融资需求,要么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融资。”该客户经理叹气道。
“台州民营经济发达,金融环境成熟,这是吸引外地银行纷纷进军台州的重要原因。”谈到外地银行的扎堆进入,台州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从台州经济结构看,中小企业数量多,这给银行系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地银行成功突围
台州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地方性金融企业的迅速成长。目前台州就有3家城市商业银行,这在全国地级市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越来越多外地银行的进入,大大加剧了台州金融业的竞争,这也让本地银行面对这些“外来和尚”时,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于是,本地银行开始把矛头指向全国,向外突围。
走出台州、抢占要点、布局全国,这已成为台州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坚定战略。
面对外地银行的“攻城掠地”,本地银行的出路在哪里?台州银行董事长陈小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地的银行要想做大做强,只有走出台州,精耕细作市场,打造成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大银行不愿干的事,就成了小银行生存下来的市场空白点。”陈小军认为,作为一家小银行,最大的特点是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他还打比方说,一个城市里有五星级的高档宾馆,也会有一般的小旅馆、招待所之类,在同一个城市里,它们的客户群体是不一样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金融业,不同层次的金融水平服务于不同的客户。所以走出台州的商业银行对自己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些客户同样需要金融机构。
要想迅速壮大,本地银行只有跨区域发展,而要跨出这一步,并非易事,必须先达到监管部门认可的等级。也就是这个区域性限制,阻挡了国内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脚步。对于台州本地的商业银行而言,达到监管部门认可的等级标准是打开全国金融市场的唯一钥匙。
2007年,台州3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达到了跨区域发展的标准。2009年,随着台州银行舟山分行获准筹建,台州本地银行迈出了向外扩张的第一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舟山、丽水、温州、杭州到成都、上海,这些大中城市很快都有了台州地方商业银行的身影,它们凭着一股台州企业特有的闯劲在这些城市扎下了根,名声越叫越响。截至2009年年末,台州3家城市商业银行已在外地开设了8家分支机构,外地分行吸收的存款达到了112.5亿元,贷款达到了74亿元。今年还将再有4家外地分行开业。
草根金融异军突起
金融危机对于很多金融机构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然而总有那么一小撮草根金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2008年10月,临海市一家奶牛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周继阳心急火燎地来到临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要求马上贷款20万元。
周继阳说,他要建一个新的养殖基地,急需资金,产品和市场都已经考察好了,如果拿不下来,市场就要被别人抢走了。
临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彪当即说:“行,你找个担保人。”周继阳马上找到当地一位朋友作保。不到三天,他的银行账户里就收到了临亚小额贷款公司的20万元贷款。
“从银行贷不到的钱,在小额贷款公司几天就搞定了,方便快捷!”这是不少贷款者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评价。的确,金融危机到来后,在很多小企业、小商户上天入地为活命找钱的时候,小额担保贷款公司的出世如同一场“及时雨”。
台州的小额贷款公司始于2008年,发展速度很快。台州市工商局企业监管处处长於云国告诉记者,与商业银行放贷程序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在程序上更简化;在行业偏好上,更注重企业的“小气候”;之前还是新鲜事物的小额贷款公司,短短两年多时间,已在台州遍地开花。目前,在台州9个县(市、区)中,都有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身影,截至今年6月,全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达到了17家。
同样作为草根金融代表的村镇银行的出现,也是台州金融创新的另一壮举。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创新的产物,是解决农村资金供给不足、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台州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村镇银行是为了缓解农村金融“贫血”的现象;台州范围内的村镇银行,目前总共只有两家,一家落户玉环,另一家是三门的银座村镇银行。
在传统观念中,农民常常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被视为风险高、收益低的弱势经济。因此,“支农、支小”常常会被打上能否盈利的问号。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不管是小额贷款公司、还是村镇银行,这些“草根金融”在台州的迅猛发展,都将为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拾遗补缺”,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急迫资金需求,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难题。
据台州商报 朱敏 郑娴 孙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