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城市交通拥堵已是愈演愈烈,相关部门频频出招,但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毕竟现实摆在那里:道路资源有限,车辆却在日日猛增。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破解交通拥堵难题,不仅政府部门在考虑,民间人士也在出谋划策。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工程师张柏琰花了8年时间,提出了一整套名为“地表通道——城市快速交通构想”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去年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昨天,张柏琰带着他的地表通道模型,和记者进行了一次详谈。
给马路架个“向下走的高架”
张柏琰住在将军路,上班在莫干山路文三路口,单程不到4公里,但开车至少需要三四十分钟。“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不好走,这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
作为“外行人”,张柏琰想为城市交通出把力,这个念头要追溯到2002年,那时,他负责西湖隧道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建西湖隧道当时还有一些争议,但从它的交通效果来看,是很不错的。”张柏琰说,“这让我有了想法,能不能向地下要道路资源?”张柏琰说,建高架同样也要占用道路资源,但高架建多了会破坏城市的整体格局,而向地下要资源就没有这样的担忧。
张柏琰指着模型说,地表通道是开辟在地面表层的纵向开口的快速行车道。“形象点,可以称它为向下走的‘高架’,通过匝道和地面连接,右进右出,形成双层马路。”
根据他的设想,地表通道应建在城市主干道下,铺设双向六车道(太少不经济),中间设置为管线通道。“地表通道还需要考虑和住宅小区、商场、车站等开辟车辆专用衔接车道,这样车辆人员就可以一步到位了。”
记者被模型上一块块连接起来的“天窗”吸引。“它是地表通道特有的设计,我把它叫做光带。”张柏琰说,很多车主过隧道特别是长隧道时都会感觉压抑、恐惧,原因就在于不见光。而通过这些光带,阳光可直射地下,使得下层通道的驾驶人能获得在地面行车一样的安全感。
地表通道有五大优势
张柏琰的本行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程师,他说,建造地表通道,在建筑施工上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优势也非常明显——
能形成强大的快速通行能力。这等于增加了一倍干线路面,能提高两倍的车速。
造价较低效益较高。地表通道估算直接造价比高架略高,但因无需要拆迁和购置土地,开挖施工基本在地表完成,其综合成本比高架低两成以上。
节能减排。地表通道可提高时速,油耗可相应减少。
更安全。地表通道右进右出,全封闭,全立交模式。同时,地表通道设计了采光通风带,在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时能有效地充当散热减压的出口。
创造点对点的畅通条件,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地表通道可直接延伸至社区、医院、学校、商场等单位内部,与车库等地下空间或特定层衔接。使人车交叉机率降到最低。这也有利于激活地下空间,解决停车难和沿街商业物流、人流问题。
地表通道,到底可行否
张柏琰的地表通道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昨天,一位看过张柏琰设计方案的交警部门人士表示,作为一位民间人士,对于城市交通现状不是抱怨和叹息,而能如此用心想办法、出主意,难能可贵。
“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增加了道路资源,对缓解交通拥堵当然是有利的。”但这位人士同时提到,建城市道路,特别是立体交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牵涉到诸多部门,各方面都需要反复、严格的论证。“毕竟,这不是在搭积木。”
“可能我的方案还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相关部门能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点子。”张柏琰说,他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希望他的“地表通道”方案能够走向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