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嵊州市贵门乡中心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学生不乱花钱,给学校班主任老师分配了一项额外工作:由班主任统一保管住校学生的生活费,并每天定时向学生发放零用钱。由此杜绝了失窃事件和乱花父母辛苦钱的现象,减少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赢得了家长的充分支持。
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里多了一道道“竞逐豪华”的风景线:比如不少小学高年级学生都有一辆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山地车,初中学生则竞相购置名牌手机,等等。这种攀比风的兴起,我们总是将之归咎于家长对子女的放任自流。但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对其果真就无能为力吗?
今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性”,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形成合力,需要广大学校该出手时就出手,从小处着手,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真正做到既教书,更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谁也无法否认,学校、教师在学生道德引领、学业成就等方面均有着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期待有更多的学校敢于担当,勇于管好“分外事”。
据绍兴日报 陆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