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前三季度,开化县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150%!34家企业的产值占到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6%;今年新增的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光伏产业占了四分之一;广泛应用于光伏产业传统生产线路中的单晶炉,由去年的173台增加到310台;与此同时,节能效果更明显、生产能力更大的多晶浇铸炉也有8台落户这里……
10月27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从年初的较快回升,在经历短暂的平稳增长后,开化光伏产业目前呈现快速稳健增长态势。
纵向看:赛嘉科技和SKYWEYSOLAR来了——
新项目填补产业链空白
“除了产值同比大幅度增长外,更可喜的是光伏产业在今年获得‘实质性突破’。”开化县经贸局副局长汪殿国欣喜地相告,这表现在浙江赛嘉科技有限公司和SKYWEYSOLAR公司的两个大项目上。
由温州客商联合会出资成立、总投资1.5亿元的“赛嘉科技”10月26日开工动建,公司准备上马一条5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这一项目填补了开化县光伏产业链上“组件封装”环节的空白,预计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前两天,SKYWEYSOLAR公司首期用地协议刚刚签掉。”开化县经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美国注册的SKYWEYSOLAR公司明确表示将在开化打造一个全球光伏产业生产基地,一期准备上马产能达500MW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加上后期的项目,这将是县里‘十二五’期间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
横向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单晶炉、多晶浇铸炉齐头并进
开化光伏产业最大的生产成本是什么?是电。
因为目前光伏产业链共分五大环节,在开化,其中“源头”产品——多晶硅原材料多靠外地供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化县光伏产业的主导产品生产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片的厂家,可以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汪殿国最近接连走了几家龙头企业,发现节能效果更明显、产能更大的多晶浇铸炉在上个月开始落户开化了,“华友”和“硅宏”各引进了4台。
“8台,数字虽然不大,意义却不小。”汪殿国举了这样几组数据来说明:
单晶炉,目前每台价格70万元左右,30个小时可以生产90公斤产品,用电3000千瓦时;多晶浇铸炉每台300多万元,40个小时可以生产400公斤至500公斤产品,用电为5000千瓦时。据此计算,多晶浇铸炉每生产1公斤产品,用电量仅为单晶炉的四分之一左右。
为何多晶浇铸炉在今年才落户开化?县经贸局技术科吴炯介绍,因为传统生产路线中没有用到多晶硅,所以大多生产厂家延续了以前的生产线路,大多上马单晶炉。
向前看:“两硅”类新备案项目27个——
计划投资超50亿元,配套产业有望提升
在快速稳健增长中突破的开化光伏产业,受到了经济主体的“热捧”。
据介绍,今年1月至9月,到开化县经贸局新备案项目94个,其中“两硅”项目27个,计划投资超50亿元,占到所有新备案项目总投资额的58%。主管部门对符合“2(有机硅、硅电子)+6”产业导向的项目,好中选优的同时,优先供地。“随着‘赛嘉科技’填补我县光伏产业组件封装环节的空白,配套产业也有望跟进提升。”吴炯介绍,光伏产业组件封装环节需要石英板、玻璃板、金属框架等配套,此前开化已经引进一家石英锅生产企业,因为当时产业链还没有延长到组件环节,产销情况不尽理想,今后,这类企业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而且一旦本地企业不能满足需求,还会拉动周边同类生产企业。
目前,在开化县光伏产业这一集群各个订单充足、开足马力生产的企业里,熟练技工每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共吸纳以开化县为中心、方圆百公里之内的3600余人就业。业内人士坦陈,随着开化光伏产业(主要为单晶硅生产企业)及涵盖范围更广泛的“两硅产业”(包括有机硅与单晶硅生产企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将更大更迫切。“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开化的职教和培训、转移剩余劳动力向主导产业集聚。”
据衢州日报 记者 王继红 特约记者 朱建平 徐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