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1月2日讯 随着“千万工程”、“农房改造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推进,我省农村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预计为1296.48亿元,同比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2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9.6%。预计到年底,全省六成以上行政村可以初步完成村庄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今后,我省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还会有哪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自然成为大家关心的重点。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夏阿国。
记者:据悉,下一步我省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和过去村庄整治工程有什么不同?建成后,我们的乡村会发生什么变化?
夏阿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对安吉美丽乡村、临安富丽山村、江山幸福乡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的,是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将从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建设成一批全国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记者: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美好的目标?
夏阿国:主要根据省委提出的“四个美”的总体要求,开展4个行动计划。“生态人居建设行动”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开展中心村培育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构建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推进行动”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发展新型产业,转换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化培育行动”按照“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把继承与弘扬、发掘与培育、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记者:中心村要怎样建?建成什么样子?
夏阿国:中心村培育建设也是一项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两个结点(中心镇及中心村)之一。我省将有针对性地选择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宅基地整理复垦有潜力的较大规模行政村,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结合生态文明村创建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工程的实施,配套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引导农村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集聚,着力培育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
按照规划,今后,山区、半山区中心村规划常住人口一般要达到1500人左右,海岛和平原地区中心村规划常住人口一般要达到2500人左右。排水、供电、通信、道路、绿化及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覆盖全体村民,村内道路全面硬化、通达到点到户。中心村建立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警务联络室)、文化活动场所、广播室、体育健身场所以及“浙江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场所等。
中心村培育建设计划力争到2012年培育建设1200个左右中心村,其中今年启动培育建设420个左右中心村;另外,2013年至2020年,每年按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总量的10%左右进行培育建设。
记者:我省扶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也有少数地区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此,有什么解决办法?
夏阿国:解决办法就是被称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特殊政策。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推进6个重点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决定从2011年起,连续3年对泰顺、文成、开化、松阳、庆元、景宁等6个县进行特别扶持,加快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特别是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具体而言,计划通过加大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扶贫、社会救助、结对帮扶等形式,大力发展这6个县的现代农业、来料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民生水平。力争到2013年,6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家庭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农户基本消除,8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正在抓紧起草新一轮(2011年至2015年)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本着“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计划”,尽快使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