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就要不怕吃苦敢于担当
汪向阳 浙江省模范新闻工作者、衢州广电总台电视生活娱乐频道节目部主任、主任记者
我们的老前辈邵飘萍曾说过:“中国的进步,不能脱离新闻的繁荣,不能没有记者的担当。”而这种担当就是记者的品性,它包含着人格操守、侠义、诚实、勤勉以及新闻记者理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电视台记者,这些年来,我总是默默地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在工作中品尝着成功的快乐和创作的艰辛,我一直以“脚板底下出新闻”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才能得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越难采访的事实,往往越有新闻价值,而这样的采访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这里就要说到纪录片《左溪村纪事》。该片主要介绍位于钱江源头的左溪村,为保护水资源环境,在改变传统家禽饲养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真实记录了左溪村老百姓在面对水资源保护和个人利益矛盾冲突时,表现出来的犹豫和通达,从而揭示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在历时一年多的拍摄过程里,我曾40多次进入这个衢州市最南边的村庄,先后有十多次睡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为了拍摄村民过大年的喜庆气氛,年三十那天,我一个人顶着呼呼北风,扛着摄像机,背着三脚架,来到农民家过年。在这样的交流中,我常常忘了自己的身份,而村民们也把我当做他们中的一员,所以后来的拍摄十分顺利,老百姓的情感流露并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存在而受到干扰。该片播出后,人们对钱江源这群普通的山里人为环保作出的牺牲而感动。这一切,让我深深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意义和价值。每当片子播出后,收到观众的电话和来信,一种踏踏实实的快乐和欣慰,便会溢满心头。
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作品中体现的道义精神、人文理念和责任意识,往往是作者本身素质和品德的自然折射。一般来说,内在的规范也被称之为良心,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和目的,从而促使人们自觉地去遵守道德规范,新闻工作良心就是新闻工作者自觉的责任意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不避困难,不怕挫折,吃得起苦,经得住磨炼,全心全意地为受众服务。我始终认为,记者这个职业对于社会有一种更深的责任,因此这些年,我曾抵制不法分子的威胁,播出《乡道岂容私设卡》,揭露扰乱医疗秩序的《医托现象何时了?》等,以手中的笔和肩上的镜头与阴暗丑陋现象作斗争。
在日常报道中,我特别注重把人文关怀显象化、社会责任具体化,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捕捉社会和人物的命运变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发生的现象和变化,作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报道时,注重与群众利益、群众感情紧密结合,寻找最佳切入点;在拍人物片时,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电视创作这条路上,自己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跌跌撞撞坎坷艰辛,但我始终忘不了这两句话,一句话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另一句话是新华社徐泓老师曾说过的“记者手中的笔,摄影记者的镜头,都代表了舆论,很重要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