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血荒”。昨天,宁波市近百名城管队员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血源紧张的状况有所改善,他们也由此成为宁波市出现“血荒”后,第一批主动献血的机关公务人员队伍。
作为多年荣获“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的宁波,为何也会闹“血荒”?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机关公务人员献血少之又少
昨天上午8点,宁波市中心血站来了一群身穿豆绿色制服的城管执法队员,争先恐后地要求献血。原来,在得知宁波“闹血荒”的消息后,宁波市城管局向全市城管执法队员发出了号召,希望他们能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得到了热烈响应。
据统计,昨天共有近百名城管执法队员到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几天,全市各地的城管执法队员都将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则,到献血点献血。
据了解,今年在这个时候出现全国性的“血荒”让各地血站措手不及,尤其是像宁波市这样一直以来血液保障较为正常的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市献血办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往年出现血源紧张,一般是在冬季大中专学校放假之后的事,而且紧张程度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厉害。
在分析血源紧张的原因时,有关人士指出,首先是今年街头献血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仅上半年就少了2000多人次,如果按照每人献血300毫升计算,减少量就很大了。
其次,今年的大中专院校的献血量也出现了下降。
再其次,宁波市的机关公务人员献血量只占到全市献血人数的1%左右,如果这些人都能加入到献血队伍中,那么宁波市的用血就根本不用犯愁。
最后,每年的献血以外地流动人口为主,而本地居民却不多,这恐怕是直接导致血液供不应求的根本所在。
存量有所回升O型A型仍缺
据市献血办血源科张科长介绍,通过近段时间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宁波市血液供应的状况有所改善。截至昨天,宁波市的血液存量达到了3100多个单位,比前期有所增加,但距离正常的5000多个单位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张科长告诉记者,虽然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但他们仍没有放松组织血源的工作,因为目前只有B型血已达到正常水平,而O型和A型血仍然较少,这两个血型的存量只有正常状态的一半左右。对于这两个血型,他们对各大医院依旧是采取限制用血的办法,许多择期手术都还不能正常进行。
张科长说,针对当前的用血紧张状况,他们也正在积极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如深入到一些大型企业、学校去发动员工、学生献血,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员工准备献血;发动患者亲属献血等。
张科长特别强调,发动患者亲属献血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而且合理的办法,用亲属的血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能省却一大笔费用。更为难得的是,这批人如果一旦建立起了有效的献血补偿机制,可以成为血站最为稳定的献血队伍。不过,这项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宁波用血偿还机制全国领先
针对其他城市用血偿还手续十分复杂导致市民不愿主动献血的情况,市献血办血源科张科长告诉记者,宁波市的用血偿还机制在全国领先。有些城市的用血、偿还都十分复杂,诸如某个患者要用血,需患者或者其亲属到血站去联系,如果患者或亲人献过血,在之后的用血补助上,患者或者亲人也要带足了相关的手续自己到血站去按规定报销。而在宁波市,这些手续患者在所住医院就可以一次性解决,不需要往返于血站和医院之间。
张科长说,今后他们还将不断地完善献血、用血偿还机制,最大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方便。
相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献血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大好事,热心公益的宁波本地市民,为何对这项公益缺乏热情呢?
记者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市民对献血本身的顾虑外,献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随机采访中,一位姓王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有一次去参加街头献血,不料采血工作人员对她所问的问题爱理不理,气得她决定不献血了。
记者也发现,采血工作人员只是负责采血,若是没有人上车献血,他们就干坐在车上等候。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采血工作人员能否主动出击,在没有人献血的时候走出献血车,向路人发送一些献血传单,或者介绍一些献血常识,“也许就在一次不经意的宣传中,原本没有献血欲望的人会决定献血。”
张科长也告诉记者,随着各大医院床位的不断增加,用血紧张的局面还会出现。而相比之下,宁波市从事采血、供血的工作人员却仍然偏少,这样就形成服务工作跟不上的局面,这对于献血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宁波市早在几年前就曾在鼓楼步行街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献血屋,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关闭了。今年又在海曙区建立了一家献血屋,可遗憾的是,运行至今,主动到这里献血的人少之又少。
市献血办有关负责人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献血屋的位置太偏。相比之下,前不久才投入使用的余姚市一家献血屋,献血者非常多,每天有三四十人。
市献血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市计划建立更多的献血屋。不过,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至今无法在一些热闹地段开出来,因此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献血部门的事,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