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投资13500万元的工业项目,用地仅20亩,换在五六年前,也许会一路绿灯,但由于该项目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治理困难,没有通过“工业项目决策咨询”,衢州放弃了。
这不是单例。市区今年仅前9个月,年产千吨4-氯苯甲酸系列产品、500吨苯并三氮唑系列产品等8个化工项目就遭到了否决,总投资超过13亿元。“从2005年至今,全市否决了300多个项目,总投资120多亿元。”11月4日,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仅市区4个经济开发区就否决了96个项目,总投资52亿元,节约土地2100多亩。
2002年,随着衢州“工业立市”战略的确立,园区建设提速,每年平均推进8平方公里,市经委曾于2004年底做过调研,2002年前,衢州新引进项目平均投资强度仅50多万元/亩,2004年虽逐步提高到90万元/亩左右,但是投资强度总体不强、项目个数偏少、产值税收偏低、土地闲置率高、产业主导化不明等问题随之而来,“拣到碗里都是菜”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5年10月,市政府出台《衢州市区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试行)暂行办法》,在市区范围试行。市经委工业园区处处长蓝国云介绍,当时一些部门、单位与个人对此有所抵触,认为会影响招商引资,减慢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发展环境。“其实龙游此前已实施这一做法,市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加以完善。”蓝国云说,2006年11月该办法在全市推广实施后效果逐年显现。2009年,全市通过决策咨询的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181万元/亩。今年前9个月,达到231万元/亩,同比增长两成多。
一次工业会议上,一位市领导与嘉宾说起工业投资项目要落户衢州要多少亩地时坦陈:“不是哪个人能说了算的。”这是因为项目决策咨询制度有一整套科学的运作方式,包括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专家咨询和项目峻工复核验收等制度。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说:“通过专家咨询是进入衢州的‘门槛’,峻工复核验收制度则是另一把‘锁’,切实把住了项目的产业政策关、选址布局关、质量关和企业素质关。”
像专家咨询制度,衢州在杭州和本地建立两级专家库,对化工和其它有特殊要求项目,一律实行专家咨询制度,即决策咨询前项目提交专家咨询,由专家对项目作出评判,将专家意见作为项目决策咨询的主要依据。
“以前我市各个开发区(园区),从省级开发区到乡镇工业功能区,都是综合性园区,项目重复建设、用地过大时有发生。”蓝国云介绍,像五六年前,一个总投资几千万元的项目动辄用地100亩,实际用地仅一半左右,经过专家咨询、峻工复核验收集中评审的“把关加锁”,水分被“挤干榨净”。
依托这一制度,衢州还完成了沈家和常山化工园区的整治和搬迁。蓝国云介绍,像沈家化工园区整体搬迁中,42家企业,仅有7家通过决策咨询机制落户至市高新园区。
体制创新、走在全省前列的衢州“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制度”,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中“选择”机制不落实问题,有效处理了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后政府对项目质量缺位把关问题,得到了国家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领导的肯定。早在2007年5月,副省长金德水点名把全省园区建设现场会放在衢州召开。
据衢州日报 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