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日前,台州盛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向台州市经济委员会的节能办递交申请,请求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除此之外,另外还有4家企业正在初步审核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兴的运营模式,已经慢慢在台州企业中铺开,但现状却是令人担忧。”据台州市经济委员会节能办的小王介绍,台州出现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艰难的背后,是节能服务企业发展不成熟、环境缺失、制度不健全等种种问题制约。
源头:节能意识
节能减排的步步紧逼,并没有让太多的台州企业意识到紧迫性,合同能源管理首先在推广上碰壁。台州盛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表示,目前台州用能企业的节能意识并不强烈,多数企业表示节能改造工程可做可不做。
对此,台州市经济委员会节能办的小王也感同身受。她坦言,合同能源管理“叫好不叫座”与台州企业节能意识的缺失大有关系。“这是个新潮的概念,被企业大范围地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台州大范围实行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关键:技术团队
原先,台州华联超市一家分店每月的灯光能耗消费就要5万元。为了节省开支,10月下旬,80家台州华联超市分店接受节能改造(约2万根灯管),换上了LED灯和纳米灯,据说每盏灯可节能60%。
节能是好事,但负责人吴友军却面露忧色。他告诉记者,测试时间只有一两个月,很难测出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另外,节能灯费用太高也令人揪心:“普通灯管只要30元,而一根LED灯要160元,纳米灯则要260元。”尽管节能服务公司说3年内免费更换,但考虑到寿命和更换费用的问题,他们还是很担心。
“除了改进设备,节能服务企业还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设备跟踪监测、维修保养等。”小王说,售后服务是企业维持客源的重要营销手段。而目前多数台州节能服务企业还没法做到这一点。
欠缺:融资能力
在小王眼中,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力量,还要有融资能力。后者欠缺,照样会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较大困难。
纵观台州的5家企业,大多是从事节能灯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技术团队不够专业。两道硬伤的存在,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服务公司。
今年年初,路桥的一家公司跨入这一行,正憧憬着公司的未来前景,却首先在向银行融资环节受挫。公司负责人举例,如果一家单位的节能改造需要200万元的费用,这些钱就需要他们先来垫付,而公司只能向银行请求援助。“往往因为企业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原因,而被银行拒之门外。”有业内人士一语道破。
软肋:诚信问题
合同能源管理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比较成熟,在台州却遭遇尴尬,诚信危机也是一个大障碍。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节能行业标准,节能产品鱼龙混杂,严重阻碍了节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在节能改造的过程中,节能服务企业需要预先垫付改造金额,然后双方从后期的节能利润中收取获利,企业单方面撕毁合同随时可能发生。台州光辉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曾经在推广产品时,就遇到客户不愿与业主分享节能成果的情况。“所以企业要选择高信誉、实力雄厚的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公司董事长马开聪如是说。
扶持:期待政策到位
在台州,合同能源管理如何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呢?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0亿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落实了四项税收优惠政策。
“这意味着国家正通过政策扶持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这有利于台州企业节能逐步推开。”小王指出,虽然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节能产业,但目前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缺少详尽的操作细则,节能服务企业几乎承担了所有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节能服务企业也非常期待具体操作细则出台,包括风险的规避、融资渠道的拓宽、第三方认证等。他们希望建立起约束和激励双向作用的节能机制,按市场规律运作。
-链接
合同能源管理,对用能企业来说,是一种“零投资”的节能改造方式。简而言之,企业不掏一分钱,就能完成节能改造,即由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项目设计、设备、融资等服务,包括空调、照明改造、售后维修保养等一条龙服务,双方从最终节约的能源费用中按比例分享利润。
据台州商报 苏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