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内米醋和酱油的原料涨幅 |
|
|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家住胭脂新村的柳姑娘,每天早晨会倒一小杯米醋,兑着开水服下,倒醋之前还要把瓶子摇一摇。学医的朋友曾经告诉他,米醋沉淀物有益健康,在日本它们甚至被制成抗癌胶囊。
住在柳姑娘楼上的娄阿婆,每个周末会为全家做一只卤鸭,在锅里倒上2包湖羊酱油,放两大勺白糖、少许桂皮和五香,大火煮开后,再把清水煮熟的鸭子浸在汤汁里,用小火慢炖1个钟头再收干。
“涨价了?”昨天,在楼下超市的付款处,手持酱油米醋的柳姑娘和娄阿婆异口同声问。超市的老板指了指手上的调价单说:“呶,刚来的单子,各涨一毛钱。”
老杭州最熟悉的调料
时隔三年再涨1毛
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是省内最大的调味品企业,旗下的湖羊酱油和双鱼米醋分别占据杭州市65%和85%的市场。上周光棍节,公司刚刚向杭城各个杂货店发了调价通知单:250ml袋装米醋由1元钱涨到1.1元,400ml袋装鲜洁酱油则由2元钱涨到2.1元,这两者恰恰是主妇们烧菜最常用的平价调料。
“杂货店这周就涨了,超市要等到下周。”在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建忠的记忆里,湖羊酱油和双鱼米醋几十年来都没涨几回价,上一回涨价还是在2007年。“没办法,工厂一开门,凡是能接触到的东西都在涨。”周建忠说,拿米醋的原材料大米来说,3年前批发价不过2350元一吨,如今已经涨到3300元一吨了。酱油的原材料则是黄豆、豆粕和小麦,3年来也分别上涨了25%、50%和66%。
“连装酱油的玻璃瓶也涨了20%,更别说包装和人工了。”周建忠说,与配制酱油比,他们现在基本上已无利润。“我们的酱油是酿造的,要让黄豆在太阳下经过发酵,不同于配制酱油,是由各种原料勾兑而成,所以受原材料的影响要大得多。”而米醋也大致相似。
调价头一天有人囤货
买了醋和酱油各10包
在胭脂新村某小超市老板老周看来,涨价的还不只是酱油和米醋,“除了日用百货类没怎么动,食品类没一个不涨的。”老周边说边在单子堆里翻出调价通知,“调价头一天就有个老太太一下买走了10包米醋和10包酱油。”
在老周记忆里,从上周开始,就不断有调价通知来,“有的有单子,有的是口头的,但几乎都是食品类的。”老周指着店里半数的食品货架说,像百事可乐和达利园就刚刚上调了大部分商品价格。“600毫升瓶装的百事可乐,昨天进价刚刚从2块1涨到了2块3;200克的达利园软面包,我店里还在卖5块钱一包,进价其实也涨到了5块。”老周说,调价通知频来,他店里甚至有不少食品批发价高过零售价。
屏风街菜场的熟食店,这几天也刚刚更新了价格表。“酱鸭、酱鸡、牛肉、羊肉……基本上上周都涨了价。”店员小何说,以酱鸭为例,上周进价17元/斤,卖23元/斤,这周进价已经涨到了19元/斤,售价也同步调高到27元/斤。
【纵深】
通胀与拉尼娜
推高杭城酱油价
在浙商期货分析师许文杰看来,全球通胀和气候异常是推高米醋和酱油原材料价格的两大幕后推手。“以大豆为例:一方面,拉尼娜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世界各地的大豆预期产量都有所下降,而中国大豆有80%依靠海外,进口需求在这3年来却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过量货币带动的全球通胀将直接推高大豆、稻米这些大宗商品价格。”许文杰称,像稻谷、小麦、大豆这些农产品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它们如今价格的波动不久后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到下游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上。
“比如大豆的主要用途有两个,其一是压制成豆油,其二是豆粕作为饲料。”许文杰说,大豆涨价带动食用油涨价很快就能显现出来,而由大豆带动饲料,饲料再带动猪肉的“上涨传播”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也影响到杭城居民的餐桌。(青年时报 记者 甘小虎 卢航 文 胡峻玮 摄 林焱挺 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