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社区,多谢工作人员,如果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日前,家住三塘北苑的独居老人孟大爷突发急病,在危急中老人拨打社区电话求助,十分钟内,社工和助老员就赶到老人家中并将他及时送往医院,终于使老人转危为安。老人病愈后亲自赶到社区,表达自己的谢意。
接到居民的电话或现场求助时,社区干部或工作人员必须于十分钟内做出反应或行动,这是东新街道最新推出的“十分钟救助”反应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情况快速有效的反应,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十分钟救助”反应机制、“六个一”入户走访工作规范、“一门式、十条线、十个一”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在下城区,这些标准已是社区工作的常态。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样的原则,恰恰是下城区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中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下城区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在全国首创了“楼道建支部”、“351”和谐社区建设模式和“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受到居民的广泛赞誉。
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下城区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提升。以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加大帮扶救助力度,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开展为老服务“五金工程”、办好老年食堂和老年公寓、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工程等。改善城区综合环境,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改善、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农贸市场改造、公厕提升改造等工程。大力开展“法治下城”、“平安下城”建设,不断完善“三网合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实施“促进就业民生工程”,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政府部分兜底安置。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挥好区创业服务园和大学生创业园的作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创业工程”,开展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培训等一站式的创业服务。
目前,下城区逐步形成了“五力合一、五位一体、五型并举、三评互动”的“351”社区建设发展模式。为完善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制度,推行以“前台受理、后台追踪、全程服务、全面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绩效追踪制度,健全社区工作者“日受理、周例会、月讲评、季恳谈、年考评”等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同时,将制度落实情况和工作实绩一并纳入对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和社区工作者的年度目标考核。
为了保证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房做事、有章理事”的要求,下城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和谐社区建设。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和谐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加大考核激励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星级社区、满意社区、社区建设满意单位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如今的下城区,已经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