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1日讯“一去二三里,村村皆种菊。”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同样是种植杭白菊,桐乡种植户每亩收入至少9000元,有的每亩甚至高达11000元。而引种杭白菊的外地种植户亩收入却不足6000元。同是种菊,收入悬殊,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同样是种菊收入各不同
11月24日,记者在位于桐乡石门的中国首个有机杭白菊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杭白菊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荣景象。桐乡缘缘食用专业花卉合作社副总经理朱掌华说,该基地占地面积200亩,全部生产过程未使用农药和化肥,完全实现了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
正是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这片基地种植的杭白菊受到了王老吉、惠尔康、银鹭等知名饮料企业的青睐,现在平均每天销往全国各地的胎菊王超过1000公斤。
“今年价格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种植户都获得了好收成。”朱掌华告诉记者,除这片种植基地每亩收入达到11000元外,他们带动6个村的3680户种植户,今年种植的3500亩杭白菊都卖了个好价钱。
石门镇白马塘村种菊户沈明玉说,她家今年种菊24亩,亩收入不会低于9000元,“今年是20年来最好的行情,没有哪一家不赚大钱”。村委会副主任朱一鸣表示,该村今年种植了1000亩杭白菊,亩均收入超过了9000元。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走出去的杭白菊遭遇了尴尬。同样是带动农户种植杭白菊,桐乡缘缘食用专业花卉合作社委托千岛湖村民种植的260亩杭白菊,由于种植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今年每亩杭白菊收入不足6000元。而嘉善天凝陆佳俊今年首次引种的30亩杭白菊,最终也是以每亩5500元的价格脱手。
种植标准未随杭白菊走出去
石门镇今年种植杭白菊1.2万亩,占桐乡总种植面积20%。镇党委书记徐鸣阳告诉记者,今年该镇杭白菊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50%,7000多农户每户平均增收2500元,种菊增收已成为全镇村民的首选。
而为把杭白菊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石门镇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以专业花卉合作社为依托,千方百计向杭白菊种植户传授新技术和新方法。大胆推广“杭白菊连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杭白菊幼菊花蕊施肥增产试验”等技术,实现了杭白菊无公害化种植,提高了杭白菊的产出效益。
更可喜的是,石门探索出来的连作高产、花蕊施肥、工业化生产和微波气流干燥等四大试验推广项目,均被列入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项目。而“秸秆饲料化应用”这一创新技术,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被列入浙江省农技推广重点资助项目。据了解,杭白菊秸秆通过技术处理后,已成为桐乡湖羊过冬的最佳饲料。种菊户沈明玉说,以前杭白菊秸秆只能放在田里烧掉,现在1亩杭白菊秸秆能卖200元。
由于外地种植户对杭白菊认识不足,经营理念、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缺乏经验。对此,朱掌华说,杭白菊种植技术要走出去,它的种植标准更要走出去,只有把杭白菊培育成“标准经济”,这样才能获得杭白菊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种菊收入悬殊给人的启示
国家和地区繁荣最重要的因素源于创造而非承袭,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样的道理,一个镇域的发展有可能得益于自然禀赋和运气,但有目的的行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石门镇在杭白菊种植中植入科技因子,并向标准化方向引导,以绿色、环保、安全的食品赢得了消费者青睐,激发了杭白菊的市场生命力。
杭白菊产业链的延伸、杭白菊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既要依靠企业这一市场主体,也要依靠政府加以引导。杭白菊走出去的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既要当好领航员,引导产业向正确的方向提升和发展;又要当好服务员,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据嘉兴日报 记者 陶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