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6日讯“去年整个钢贸城的营业额70多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20亿元。”在乍嘉苏航线乍浦段一侧的杭州湾钢贸城,浙江杭州湾控股集团总裁余孔壮看着远处刚刚封顶的3幢17层商贸大楼,思考着下一步的投资计划。
嘉兴河网发达,至2009年底拥有码头泊位1634个。然而长期以来处于低、小、散的经营状态。今年全市在整治一批小码头的基础上,新增1000吨级泊位10个,500吨级泊位12个。同时,随着外来资本的注入和本地企业的做大做强,借由海、河、路、铁联运前景,和嘉兴独特区位优势,内河航运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正如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宝喜所说,内河可以将实惠的水运方式延伸至长三角经济腹地,这对大宗货物运输更为有利。
外来资本瞅准水陆物流优势
2009年,上海励宁集团组建了旗下最大的控股企业——浙江杭州湾控股集团,试图依托嘉兴密布的水网优势,打造内河码头物流仓储基地和长三角极具竞争力的钢材贸易中心。杭州湾钢贸城物流中心建在乍嘉苏航线乍浦段上,现已投入使用的138亩300吨级内河码头物流仓储基地,每个月的货运吞吐量约有13万吨。
余孔壮说,当初选择到嘉兴港区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嘉兴位于长三角中心位置,海、河、陆、铁各种交通方式齐全,对于钢铁运输非常适宜。根据杭州湾控股集团的规划,三期项目总投资6.5亿元,将容纳1500户企业。
与上海励宁同样看好嘉兴内河水运优势的香港保华集团,成立了内河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走出了对工业制成品运输的第一步。位于秀洲区七星镇的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占地32.6万平方米,设计年吞吐能力250万吨,投资预算4.37亿元。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潘斌认为,长三角地区水路货运占比60%至70%,其中集装箱内河货运不到1%。这主要是因为内河多以工业原材料运输为主,未来嘉兴外贸企业可通过集装箱的海河联运完成出口,从而节省货运的成本。
本地企业合纵转型做强
嘉兴城东的华洋码头由本地民营企业华洋仓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规划用地112亩,总投资1亿元。这里每月的货运吞吐量有2到3万吨,对此,董事长张佳春并不满足,他表示由于钢材等原材料的运输进入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转变思路,拓宽门路。”为了建设水陆一体的物流平台,华洋公司与周边的汽运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船与车就地对接。张佳春表示,如果水运企业购置货运卡车,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增加养护、管理难度。若与附近汽运公司“联运”,一方面能专注优势领域,另一方面降低了经营成本。
海宁市公用码头则成功转型开辟了另一条路。去年9月,由海宁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公用码头公开拍卖13个泊位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最终9家中标企业进驻码头,从事钢材、沙石的货运。
在公用码头对面,一个大型的专业粮食码头正在谋划之中。据介绍,借由海河、水陆联运优势,中粮集团将投资6亿元,建设年处理能力60万吨、产值约16亿元的小麦加工厂。而即将开通的杭平申线,无疑能让这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食品产业基地多了一条物流捷径。业内人士称,相对的两个码头共享黄金水道便利,且分工明确,利于物流中转平台做大做强,形成集聚效应。
据嘉兴日报 记者 郑晶 通讯员 朱盛 马力 孟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