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这几天,北方的冷空气如约而至,路上的行人在裹紧大衣的同时,连连感慨冬天到了。不过这份寒意,在不断变化着的物价指数上,你也许很早就感受到了。
这个涨价的冬天,你过得还好吗?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你有省钱过日子的窍门吗?
近日,记者分头采访了外来务工人员、城市低保人员、职场新人、企业退休职工,通过探访普通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关注通胀压力下的民生焦虑,感受涨价背后的民生期盼。
“麻辣烫”老板小姜:物价很“麻辣”
晚上6点多,小姜和老公推着流动麻辣烫推车,在椒江下马小区附近的一个固定设摊点上,开始了他们这一晚的生意。
小姜的麻辣烫摊点有很多品种,蔬菜、豆制品、速冻肉类等。毫无例外物价上涨的时候,麻辣烫的原料也都跟着上涨了。“你看看,我摊上的东西哪样不涨价的。”小姜有些抱怨,她说,大家最爱吃的金针菇、香菇、白菜等蔬菜,是麻辣烫小摊里身价最高的原料。“刚开始摆摊时,金针菇、香菇都是四五块一斤,现在已经涨到八九块了。大蒜和生姜也涨得厉害!”
小姜是位新台州人,来自湖南,到台州谋生已经有两年了。和在工厂上班的老乡比起来,她卖麻辣烫的月收入还算可观,但不断上涨的物价,还是挤压了不小的利润空间。
“植物油以前38元一桶,现在都涨到50多元了。”作为小本生意,成本提高了,小姜做得也就吃力了。但她不敢把麻辣烫的价格提高,那样老顾客就会少了。最近常常有老顾客向她抱怨:“麻辣烫的价格倒是没变,可这量就比以前少喽!”
从晚上6点,一直忙到深夜,有时甚至到凌晨四五点,这是小姜的工作时间。这样辛苦换来的是小姜和老公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5岁的儿子在上幼儿园,每个月再除去1000多元的房租水电费,剩下也就2000多元。”
小姜说,物价再涨,生意就难做了。“听说政府已经开始调控,希望能把菜价调下来,让我的麻辣烫生意好做些。”
低保户李秀明:涨价对我影响不大
今年49岁的李秀明,从小就行动不便,他的左脚关节脱臼、右脚患有小儿麻痹症,被认定为三级伤残。10年前,他开始享受国家低保待遇,每个月能领到400元的低保金。“前段时间是360元,上个月多了40元。”李秀明说。
谈及物价上涨对他个人生活的影响时,李秀明说,影响并不是很大。李秀明一直是一个人过日子,并且寄住在亲戚家里。“我自己没有房子,就经常住在兄弟姐妹家。”吃的穿的,也基本上是亲戚给的,这方面的钱他都省下不少。
李秀明说,他基本没买过菜,也不怎么去商场,物价上涨的情况他也不大清楚。但饭桌上,他的二姐经常向他抱怨最近的菜价又涨了,大米也吃不起了。李秀明的二姐原先在羊毛衫厂工作,退休后,每个月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过日子。
李秀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每月物价补贴107元,低保金400元,廉价房补贴费200多元。除去日常的基本消费,钱基本上都用来买药了。“我有鼻炎,喉咙也经常痛,这些钱拿来后,我都拿来去医院看病了。”为了缴社保,他每年还要花费4000多元钱。
“我的生活基本上靠国家,还有兄弟姐妹帮我,自己开销就少了。”李秀明说,他最希望的就是药价降下来,让他看病的钱少花些。
职场新人朱玮玮:精打细算过日子
虽然是工作两年不到的职场新人,但自从有自己的收入后,朱玮玮就没再向家里要过钱。她的月工资最高可以拿到1800元左右,在物价上涨的当下,面对房租、吃用、应酬等消费,她还能够做到每月有余。朱玮玮开玩笑说:“我这点收入,不当‘宅女’是省不了钱的。”
朱玮玮的租房生活让她少了很多因为“物价上涨”引起的烦恼,她很庆幸自己不用买菜。因为工作性质是上半天休息半天,她养成了每天吃两顿饭的习惯。
“有时候今天上夜班,明天就下午上班。第二天上午我基本睡觉,到了十一点多再去单位吃午饭。”单位一顿饭7块钱左右,还有补贴。想犒劳自己时,她就和室友去吃小炒,AA制,一人付二十几块就能吃得很开心。
说起室友来,朱玮玮就乐了:“我们俩是同事,又是同姓,进单位第一天就成了朋友,于是就一起租房了。”房租每个月400元,算上水电大概450元,和室友一分摊,每人只需付200多元。这样一来,房租的压力就小了。
房租负担轻了,主要的开销都在零食和衣服上。每逢节日单位发的超市卡让朱玮玮逛起超市底气十足,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她开始关注“打折商品”。从前自认是个“购物达人”的她,现在基本每月只买一次衣服。
在逛商场时,朱玮玮常把中意的品牌款式记下,上淘宝网淘“山寨版”,找到后砍砍价,让卖家省去邮费,或者去街边小店淘平价衣服。她打趣道:“工资不涨,物价涨,也只好降低质量求数量了。”
朱玮玮说,她的愿望是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物价能平一平,工资能涨一涨,生活质量才会提高。
退休职工叶阿姨:心里有“菜价单”
椒江的白云蔬菜自产自销区,每天早上都很热闹。8点钟左右,家住银河商城附近的叶阿姨,就会到这边买菜。“一大早就有人到这边摆摊,都是自家种的蔬菜,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多了,来买菜的大多是工薪阶层。”
“今天这鱼多少钱啊?”叶阿姨走到一个卖鱼的摊位前,看着鱼新鲜,她就让老板给她挑了5条。这一称,居然23元钱。叶阿姨是鱼摊的常客了,一般不怎么讨价还价,但物价涨了,她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以前这种鱼20多元一斤,现在30多元了。”
跟随叶阿姨,记者逛了一圈菜场,她向记者介绍了部分菜价最近的涨价情况:大蒜7.5元/斤,以前也就三四元/斤。菜价最近是便宜了,但是芹菜还是很贵,4.5元/斤。豆腐最近涨了一元钱,和其他相比,涨幅还算小的。
拎着刚买到的鱼,她说:“如果光靠退休金,这鱼就吃不起了。”叶阿姨退休至今已经15年了,每个月她都能领到1500元的退休金,但日常的花销却将近2500元。“剩下的钱,都是儿子给的。”叶阿姨说,儿子的月收入不错,平时都会给她一部分钱,这才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没那么紧张。
不过为了节约开支,叶阿姨买东西也很能挑地方。“买蔬菜到菜场,买肉类的就得去超市了。”哪里东西便宜,她就去哪个地方买。“因为物价上涨,连养的狗都跟着换食物了,狗粮太贵,买不起了。”叶阿姨笑笑说,希望在菜场、超市都能买到和自产自销区一样的平价菜,这样买菜就不用挑地方了。
据台州晚报 卢珍珍 林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