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敏作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圣诞节快到了,不过对于衢州不少服装、皮包和玩具等外贸企业来说,他们此时却很难体验到“钱进”的快乐。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等众多因素影响下,不少出口企业老总叫苦:今年的利润“实在太低了”,甚至做着亏损买卖。
昨日,记者在市东港经济开发区采访多家相关企业得知,尽管今年企业的圣诞礼品订单数量与去年相比并不算少,但重重压力使他们的利润薄得不能再薄。
苦恼——业务忙但不增收
张先生是衢州东港一家小型皮具加工厂的负责人。
“今年6月底我们就接到了一些国外的圣诞订单。随后几个月,我们又陆陆续续接到了很多来自加拿大、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圣诞订单。”张先生介绍说,“仔细算来,今年的订单数比去年,尤其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多了不少。”张先生说,“但这日子与金融危机那时相比也不相上下。一方面,一些老外压低我们的出价;另一方面,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出乎了年初的预料。”
据介绍,今年以来,棉花价格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不断上涨。同时,截至今年11月底,棉布、罗纹布等用棉花作原料的布匹价格足足上涨了5成以上。
原因——多重压力摊薄利润
张先生的烦恼不是个案。
“今年,除了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吞噬了我们的利润之外,劳动力价格和汇率的上升同样影响着我们的企业。”东港另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陈总说。
记者采访获悉,人民币升值对于这些外贸出口企业的压力更是大增。陈总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压缩行业内本已不高的利润空间的重要原因。”
记者日前走访多家外贸企业,一些负责人均表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等众多因素影响下,出口的利润已经薄得不能再薄了。甚至,部分订单只是维持成本价格出货。
突围——转型还是挖潜
面对圣诞行情带来的“增量不增收”尴尬现象,衢州外贸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记者采访相关人士认为,除了扩大内销外,企业的转型也很重要。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是看核心品牌和技术,进一步而言,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我也想过转型。但就目前条件下,还是不现实。”张先生向记者表示,“首先,转型升级需要的花费大,乃至要向银行贷款;其次,没有任何人指导我们进行转型,如果瞎转,转错了怎么办?转型之后我又如何安置原有的工人?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短期难以转型的出口企业来说,或许应该考虑从内部挖潜。”有人表示,企业不能坐以待毙,或可从提高效率上着手改进。
此外,还有人提醒,出口企业可以考虑使用“线上贸易”的模式,通过网络进行实品实钱交易,以减轻成本压力。
据了解,目前在义乌,已经有不少企业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获取订单,接洽客户等,取得不错的效果。
(据衢州晚报 记者 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