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建设创新型城市
【核心内容】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十二五”期间,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杭州发展需要,杭州将明确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方向,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形成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
深化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市属高校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引进和共建一批创新载体、科技服务平台。
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科创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
发挥杭州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研发和涉海产业。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深入实施“名校(名园)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
完善高教园区和高教功能区建设,支持在杭部省属高校发展,扶持市属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支持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
支持五县(市)引进高校。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杭州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打造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大力实施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杭州市低碳专业人才开发计划、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
加大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政策措施。
6
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核心内容】
发展生态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
培育生态文化
建设低碳城市
推进交通、建筑、家电等社会节能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农业废气物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现代回收体系建设。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和统计监督体制,推进工业节能向包括交通、建筑、家电在内的社会节能延伸。
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强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推动“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
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修复
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杭州“十二五”的规划主要有:
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推进园林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扩大森林蓄积量,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扩大绿化覆盖面,增强固碳能力。
加强生态功能区、六条生态带(注①)保护和建设。
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修复,强化饮用水源和战略性水源保护,积极推进主要流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生态系统保护。
加强生态评估,全面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加强噪声控制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打造
“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实施意见》,“十二五”,杭州将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加快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注①
六条生态带
指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包括“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超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区-生态农业区”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7
加强文化名城建设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核心内容: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创新
建设“人文杭州”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
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未来五年,杭州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力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普及“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深入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
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发展新闻出版事业,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
“十二五”期间,杭州还将推进文化创新。
鼓励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容集成、加工、制作、传播的生产机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推进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
申报世界遗产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建设“人文杭州”,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十二五”期间,杭州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计划:
继续实施西湖、运河、市区河道、南宋皇城大遗址、良渚文化遗址等综合保护工程。
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设、文保单位、文保点、老房子、“老字号”和各类“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保护。
推进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