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3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一件年末从银泰或杭州大厦扫荡来的衣服,能在身上穿几年?一套闲着不住的房子,你会怎么处置……
昨天,杭州市下城区总工会、下城区妇联和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一起,完成了一份持续数月的《杭州市下城区家庭碳排放内容、状况和对低碳生活态度的调查研究》。
研究中除涉及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低碳生活领域,还关注探讨了一些新问题:败衣服,空置房,家庭的第二辆车。这次参与调查者共有600户家庭,收回有效问卷557份,样本来自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潮鸣街道、武林街道等8个街道各75个家庭。被调查对象职业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20.47%,公司白领16.88%,企业生产工人27.29%,外来务工人员15.44%,退休人员19.93%。
“说起低碳,大家印象就是节水节电,通常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就比较低碳,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生活条件所限。”该课题主要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侯公林介绍,“问题是现在很多家庭条件很好,他们对低碳有没有更高的认识?还能不能接受低碳生活?”
161户家庭空着218套房子
开设社区旧物交流站
这类提议可以实现吗
从被调查的家庭闲置住房(拥有但不出租)的状况来看,下城区家庭住房闲置率比较高。被调查的家庭中,有28.9%的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的闲置住房,有闲置房的161户家庭共有218套住房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可能有人问了,闲置房里又不住人,不用水不用电,和不低碳有什么关系?
侯公林教授解释,一所房子从无到有,涉及到大量的碳排放。同时,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大量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的存在有必然联系。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说居民对低碳生活不够认同?
也未必,从调查数据来看,市民对理想中的低碳生活方式还是表示认同,平均得分为87.5分。不过快节奏的生活要求高效率,所以有些“高碳”生活习惯实在很难让人割舍。
在这份研究报告的结尾建议中,提出了“旧物交流站”、“能源消耗智能表”这样的概念,并呼吁,各级政府应该带头表率,通过有效的措施限制和降低公款宴请,如公款宴请的剩菜很少被打包,造成了极大浪费。
在“旧物交流站”的设想中,建议由街道、社区引导组织,为人们处理家庭闲置物品提供交易平台,每月组织旧物交流活动,延长物品使用寿命,降低碳排放量。
下城区妇联主席崔青说,这份报告里的内容,接下来将会被好好梳理完善,其中的好建议,将向政府部门、社区推广。
汽车排量1.7升—2.5升的超半数
从被调查的下城区家庭的汽车拥有量来看,30.3%的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拥有两辆以上汽车的家庭开始增多,已经达到被调查家庭的5.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买车的家庭会越来越多,这将成为下城区家庭碳排放主要内容之一。
从杭州市下城区家庭的汽车排量来看,1-1.6升的家庭占了39.05%,而1.7升至2.5升的占了55.23%,2.6升以上的汽车较少,仅占5.71%。目前杭州市下城区有汽车的排量总体还是偏大。
杭州市下城区家庭出行方式倾向于哪种交通工具,是本次调查的重点。首选“公共交通”比重为27.3%,排在第二位的是私家车,占比23.3%,其次是电动车和自行车。研究指出,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重之大,并不令人鼓舞。
6成衣服买回家穿不到两年
依据调查可以得到一个数字,下城区被调查的557户家庭的服装消费,超过128万元,服装消费是城市家庭碳排放的主要内容之一,且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调查显示,年消费服装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家庭占48.4%,其中有16.9%的家庭服装消费在1000-2000元,5000-10000元之间的家庭为10.6%。家庭的服装使用率较低,使用率高的家庭仅为43%;服装使用时间在3年级以上的仅为38.5%,有60.5%的家庭服装使用寿命在2年以下,有16.6%的家庭将不穿的服装直接扔掉。过度消费造成生产和消费两端的家庭生活碳排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