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大山里来了俞记者——
记浙江日报地方新闻中心记者俞佳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俞佳友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高山蔬菜。 记者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3月31日讯 第一眼看去,在浙江省青田县最偏远的万阜乡的这群村民中,很难分辨出哪位才是记者俞佳友——同是寸头、黑脸膛、个不高,穿着最普通的夹克和皮鞋。

  仔细听,或许能辨别出他口音中的江西味儿。尽管二十多年前即已参军离乡、而后一直在城市从事新闻工作,俞佳友依旧以“农民的儿子”自居。2008年12月,当他新近入职的浙报集团公开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时,他第一个报名并当选。

  再次与大山朝夕相处的俞佳友,将此前18年记者生涯积累的能力与思考,转化成了帮助乡亲们脱贫的才智与韧性。两年多来,他善用记者身份和浙报集团的平台,为当地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乡亲们用致富带头人和救命恩人来夸他,一点也不过分。”青田县县委书记王通林说。

  在第二故乡的土地上,俞佳友说:“我过得最踏实也最充实。”

  腿勤 “发稿要抢时间,为乡亲们做事也要抢时间”

  俞佳友是开着私家车来万阜乡报到的。这一天,是2009年2月24日。

  下乡前,他特意请教过自己的“前任”,得知在这个海拔500多米的贫困山乡,近万名村民散居在72平方公里内不同的山上。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从乡里到县城的班车,每天只一趟。

  多年记者生涯,“抢时间”已成为职业本能。当初在杭州贷款买车,俞佳友就是图采访方便。到了山里也一样,要“抢”的是为乡亲们做事的时间。

  从县城到万阜乡那条景色美丽的盘山公路,是给俞佳友上的“第一课”——弯急、坡陡、路窄,一旁是百米多深的水库——路长不过85公里,第一次进山,他开了将近3个小时。到了目的地才发觉,紧张得冷汗已湿透了衬衣。

  “莫拉克”台风袭击浙江时,万阜乡的一个村出现了山体滑坡,俞佳友开车帮着转移群众。刚刚扶着70多岁的朱彩英等人上了车,从危险地带开出来不到几米,一块1吨多重的大石头,从20多米高的山上滚下来,砸扁了车头。俞佳友惊魂甫定,笑着调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就这样,他和万阜乡的乡亲们结下了“共患难”的交情。他的私家车,也成了万阜乡乘坐率最高的“公交车”。乡亲们用多了车,不好意思,要给他钱,俞佳友哈哈一笑说:“做啥?收钱是非法营运!”里程表显示,到万阜乡的两年多时间里,这辆私家车派了大用场——跑了7万多公里,轮胎换了十几个。

  嘴勤 “向不同人问同一个问题,或许能总结出一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研是记者俞佳友练就的基本功。白天村民要下田劳作或打工,他就利用早晚和周末,采取“村民回家我上门”的土办法,希望能尽快地和村民熟悉起来。

  “你最想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俞佳友总在重复问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在蒲州村,村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能不能和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

  “下了大雨水很多,喝的都是黄泥汤;遇到干旱想喝水,早晚排队等挑水。”这句顺口溜,正是村民饮水难的真实写照。

  俞佳友得知,蒲州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包括48吨蓄水池4座,引水管8000米等,工程总投资要45万余元,项目被列入县“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县里拨的20余万元资金陆续到位。

  可是,饮用水工程资金还有很大缺口,要不要动工?俞佳友特地回杭州,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作了汇报。集团领导认为,万阜乡是集团自2000年开始的结对帮扶单位,乡里村里的事就是报业集团自家的事。2009年5月,浙报下拨20万元资金。

  回村后,俞佳友和村干部、村民一道,在山路上挖沟铺设水管、建造蓄水池,连续奋战2个多月。竣工那天,全村193户村民在家中拧开水龙头,喝上清澈甘甜、达到安全饮用标准的自来水。村民华国周哽咽着对他说:“省派指导员为全村人办了件大实事,你要是早点来就好了。我们能喝上自来水,你功劳大得很呢。”

  手勤 “只有利用记者身份和报纸平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许多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下乡时,浙报集团给俞佳友配置了一台无线上网的手提电脑。

  做农村工作指导员没有写稿任务,但在青田的两年多时间里,俞佳友记满了9本采访本,发表了230余篇稿件,比有些专职记者还要多。

  在万阜乡中心学校,他看到了这样一幕:很多贫困学生没有手套、没有袜子,甚至穿着没有鞋底的鞋,一支铅笔要用一个学期……“这里的孩子连像样的鞋都没有,大冬天两人挤一床被子。”2009年12月,俞佳友在浙报集团所属的《今日早报》刊登了报道《夏利东的鞋没有鞋底》。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伸出援手的读者中,不乏俞佳友在浙报集团跑线时认识的朋友。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赵野松边看报道边流泪,发动1400多名交警捐款捐物。2010年1月,中心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份爱心大礼包,内有书包、棉衣、鞋袜和被子等。

  俞佳友和同事们先后为这所山乡学校写了30多篇报道,共收到社会捐款捐物70多万元,解决了314名学生的生活困难,并帮助学校建起了操场、图书馆和电脑室。

  但是,并非所有事,俞佳友都觉得自己办成了。

  村民夏万峰的儿子夏明明18岁,得了骨癌,家里因为困难准备放弃治疗。俞佳友和乡干部去看望,把身上仅有的1500元掏出来给了他们,又连续写出了《妈妈,我想活下去——18岁男孩发出生命的呼唤》、《记者村官和骨癌男孩的故事》等报道,引起较大反响,社会爱心人士因此捐款11万多元。夏明明得以北上前往解放军307医院治疗。遗憾的是,手术成功的夏明明回家后,最终因不慎感染病情恶化去世。他的同事告诉记者,,孩子火化那天,俞佳友在给编辑的电话里连声说:“我尽力了,我真的尽力了!”而后,失声痛哭。

  脑勤 “让村民富起来是头等大事,我不能白当一个记者,要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自小生活在农村的俞佳友告诉记者,刚到万阜乡时,他的心里头很不是滋味,这里的生活水平甚至还比不上他的老家江西。

  如何让乡亲们致富?通过调研和与乡干部的充分讨论,俞佳友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没有工业的万阜乡空气清新,适合种高山蔬菜。他开着车,把一批蔬菜的种苗挨家挨户送到农民手里,但是,没什么人肯种。

  有人说,俞记者写写东西还可以,种田就是外行了。村民曾种过茄子,挑到城里去,5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终于,在外闯荡十几年回乡的农妇刘宝兰愿意试一试,“记者是文化人,应该不会错。”她和丈夫租了13亩地,一气种上了俞佳友推荐的茄子等作物。

  茄子长到一尺多高时,连下二十多天的雨。水退去后,根看起来都腐烂了。“今年泡汤了!”哀叹中,刘宝兰还是抱了一丝希望,“俞记者可能有办法。”打通电话后,俞佳友立即喊上乡干部一起来察看,又开车进城去问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最后复印了一堆材料给夫妻俩送过来。靠着他带来的办法,一周过去,茄子“起死回生”。

  为了提高高山蔬菜的知名度,俞佳友同时提出了“品牌论”。他和乡领导申请高山蔬菜进超市所需的条形码,并注册了“刘基菜园”商标,还亲自设计了商标。他联系干菜加工商,在意大利开出第一家万阜干菜销售店。他在浙江日报上刊发了大量报道,为万阜高山蔬菜吆喝,还通过网络,销售高山菜。

  2009年6月,几辆蓝色大卡车开进了万阜乡,客商到村民家门口来收购茄子了。有了品牌的万阜茄子,身价也倍增到1斤3.5元。接下来一个月,天天有卡车进村,“我们都后悔种少了!”刘宝兰说。这一年,她赚了3万多元。

  村民由此被带动起来。2010年年底,万阜乡的高山蔬菜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498名村民靠种高山蔬菜脱贫。2011年,高山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500多亩。

  刘宝兰说:“有俞师父教我们种田,还有俞记者帮我们做宣传,地里的菜都能变成‘摇钱树’。”

转发到: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浙江在线微博网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俞佳友:记者也是农民贴心人
·[视频]俞佳友:省城来的好兄弟
·[视频]中央媒体来浙集中采访俞佳友先进事迹
·【文字直播】为民记者俞佳友访谈实录
·【访谈】为民记者俞佳友作客浙江在线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