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惊蛰一过,蛇虫百脚出洞。而随着气温升高、湿气加重,它们也开始进入活动高峰期。记者昨天从医院了解到,最近被毒虫咬伤的病人,正在逐渐增加,仅杭州市中医院,每天就有20多例病人。
天热湿气重,蜈蚣会出洞
“真是创下纪录了,一个晚上我就看了8个被蜈蚣咬伤的病人。”指着昨晚的急诊记录本,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告诉记者。
昨天凌晨4点多,家住清泰街的何女士被家人匆忙送到杭州市中医院。
一起“入院”的,还有一条黑乎乎的、10厘米长的大蜈蚣尸体。
何女士的左手臂肿得老高,上面还有不少血印。
她说,自己家里住的是老房子,有点潮湿。半夜起来上厕所时,她怕滑倒,特意去摸墙上的电灯开关。
开关还没摸到,何女士突然感觉手臂一阵刺痛,下意识地一拍,再打开灯一看,原来是一条令人毛骨悚然的大蜈蚣。
她连忙将蜈蚣从手上抖掉,但是因为拍打时太用力,拍打的地方,出现了清晰的一道道红印,很快针口大的伤口周围迅速肿成大包块,被吓坏的何女士赶紧喊醒了家里人,一起打车赶到医院。
蜈蚣
习性:气温高、屋内湿气重,蜈蚣这样的喜阴毒虫就喜欢潜伏在家里的角角落落。
攻略:蜈蚣的毒性以酸性为主,万一被咬可以用肥皂中和它的毒性——防伤手的香皂不行,必须用老碱肥皂,也就是俗称的“臭肥皂”。
溪水河沟旁,容易遇蜘蛛
急诊室收治的病人中,不只有被蜈蚣咬伤的。
昨天一早赶到医院看病的黄先生,抬起脚背给医生看:伤口处皮肤溃烂化脓,周围皮肤又红又肿。一量体温:低烧。
他说,“五一”小长假头天,自己和朋友去九溪玩,玩到兴起时,大家脱了鞋子,在溪沟边玩水。玩的高兴时,黄先生的脚背上突然一阵刺痛,低头一看,一只大蜘蛛正快速爬过脚面。他想,虫子咬一口也没什么关系。可第二天,他却发现脚越来越肿,而且感到一阵阵刺痛。熬了三天,终于熬不过,只好上医院。
接诊的罗维丹主任医师说,黄先生这种情况挺危险的,弄不好要有生命危险,“绝大多数蜘蛛都有毒腺。蛛毒往往含有神经性毒素,咬人后,伤者可能当时会感觉到针稍微刺一下的疼痛或完全没感觉,但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毒素会蔓延开来,人才会有感觉。”
毒蜘蛛
习性:和家用蜘蛛不同,野外蜘蛛毒性比较大,它喜欢躲在溪流边、树丛里的潮湿处,结网捕虫。
攻略:蜘蛛毒性,偏酸性,可以用医用氨水和肥皂水清洗伤口;但是因为蛛毒往往含有神经性毒素,自行处理后,最好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树木茂密处,当心惹马蜂
同样在急诊室里大喊“医生帮忙”的,还有个满头包的小伙子袁先生。
他是一家公司的新进员工,最近单位安排他们进行野外拓展训练。训练中,袁先生一个人钻进竹林里,突然“啊”的一声惨叫,伙伴们就看见他站在路边,大呼救命,然后就昏倒在地上。
同事们将他赶紧送到了市中医院急诊科,经过治疗慢慢苏醒过来的袁先生告诉医生,当时就看见几只蜂围在他头顶,也不晓得哪只先发起了进攻,接着其它几只也群起而攻之。
接诊的皮肤科许文红主任医师分析,从临床表现来看,袁先生应该是过敏体质;而根据他所描述,攻击他的应该是马蜂。
原来,马蜂的毒素中有两种成分:一种是酸性成分,一种是碱性成分,而后者对一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其次马蜂的毒刺民间俗称“倒勾刺”,可以发起多次攻击;而且,马蜂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两类,可引起人的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蜇到人血管还会有生命危险。
马蜂
习性: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树林、花园中多见。
攻略:遇见马蜂,应该及时避开,千万不要去惊动它们。被蜜蜂蜇过,可以用医用氨水清洗伤口;如果是被马蜂蜇,则可以用醋抹伤口。在就医的途中,也可以自己先把伤口处的毒血挤出。
医生提供避虫、防虫攻略
虫虫们进入活跃期,市民应当怎么办?
陶承军说,其实,多数的蛇虫百脚都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咬人其实只是防御的反应,避开它们的出没地很重要;另外,用菖蒲和艾叶对于驱除毒虫有很好的效果,放一些在家中能有效驱除毒虫;也可以放置几盒揭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或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毒虫会因不堪忍受它们的气味而躲避。此外,家中可备一些如蛇药片、清凉油等常用药,可以用来应急处理伤口。
他特别提醒,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咬伤,伤口出现红肿、热痛都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受伤后避免剧烈活动,如果能将受伤原因及时告知医生,将有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这在急救中很重要,“用酒精或风油精擦擦了事,容易耽误病情。”
陶承军的电脑里,有不少蛇虫百脚的图片,他特地挑了几张常见的,让记者提供给市民们认识:“看见它们,赶紧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