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椒江海门港外沙港埠(集装箱)公司的工人正在将废旧金属装车。 胡艳芬摄
浙江在线06月16日讯
因为有频繁的货物往来,海门港从不寂寞,在一片繁忙的汽笛声中,还有不少来自国外的废旧金属在这里登陆。然后挤上大货车,浩浩荡荡地来到路桥峰江街道或者温岭,被工人们拆解,变成铜、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可是它们因为拥挤,因为颠簸,所以并不安分,常常蹦出车厢,在去拆解基地的途中,往往不知不觉变成“飞来横祸”,于是伴随着我市拆解业发展的,还有不少老百姓的抱怨声。
上周,本报热线又陆续接到几位读者的投诉,有人说自己的车险些被废金属砸坏,还有人说轮胎又被扎破了。
“飞来横祸”
上周四,老范开车去路桥机场送远道来的朋友,车走在机场路,一辆满载废旧金属的大货车正巧打右边车道开过,老范没在意,但突然一声闷响,轿车顶紧接着一震,老范和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朋友吓坏了。
老范赶紧靠边停车,往车顶一瞧,“好家伙,车顶有明显被砸过的迹象。”老范往附近的地上一搜寻,发现几块大大小小的废铁正躺在地面上。
“要说早两年,在机场路上,轮胎被废金属扎破也是常有的事,这两年眼瞅着情况有了好转,怎么又给我车顶来这么一出,确实忍无可忍了。”于是,老范给本报拨打了投诉电话。
“下次再掉块更大的东西下来,人恐怕也得伤了!”老范说着说着又有点后怕了,他希望运输车辆能把好安全运输关。
捡废铁的专业户
因为有不少机会去外沙岩头化工区采访,记者也曾历险多次,而且常常遇到同样几位老人家,熟悉他们的人,都戏称他们是“洋垃圾专业户”。
今年1月14日,记者在外沙路看到,往城区方向的马路中央,一位佝偻着的老妇突然跑向马路中央,捡起一块废铁,放进左手拎着的塑料袋里。
就在此时,一辆小四轮在她身后不到半米的地方紧急刹车。惊慌失措的小四轮驾驶员,伸出头骂了一句,老妇人也不回嘴,憨憨地笑着。
随后,依然贴着马路牙子,一边走,一边留意着从附近的集装箱公司开出来的废旧金属运输车辆。
6月10日,同一条路上,记者又看到这位老妇,依然不顾安危,时不时穿梭在马路中央,只要有东西从车上掉落,她必定上前打量,记者提醒她小心,她似乎没有听懂,只是笑。
椒江港安疏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说,早些年,捡废金属的现象更严重,在疏港大道上,往往十几个人,本地外地的都有,三五成群地跟着公司运输车辆,捡废金属卖钱。现在,这种“专业户”已少多了。
裹不严的帆布
6月10日10时30分许,在椒江海门港外沙港埠(集装箱)公司,一走进,便可看到成片的废旧金属铺满了4个主要堆场。
铲车忙着将废旧金属铲进大货车的车斗,货车装满货后开到堆场中间的空地上,两位工人站在车顶将绿色或者蓝色的帆布盖在废旧金属上,另两位工人持带钩的钢筋长棍站在车下接应。
帆布基本裹好后,工人们就用粗麻绳将裹满货物的帆布绑紧。
绑好后,持钢筋长棍的工人,就用前端的钩子将因实在裹不住而露在外面的货物钩掉。不过,记者在现场仍发现不少废旧金属还是裸露在外,只要车在行进途中遇到颠簸,就很有可能掉出来。
捆扎的过程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然后车开上地磅处称重,工作人员说,每辆车核载为20吨,实际装载量,平均每辆车15到17吨。
运输车还在改进中
讲到废旧金属运输车的抛洒问题,椒江海门港外沙港埠(集装箱)公司姜文华说,这两年来,已经有了逐步改善,以前他自己也遇到过好几次被抛洒物爆胎的经历。
椒江港安疏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说,该公司共有76辆货车承担着运输废旧金属的任务,天天物流公司还有17辆货车从事同样的运输工作。
“日本地震后,对于进口废旧金属检查力度更大了,目前运货量比日本地震前少了4到5成。以前一个月要运12万吨货,现在只有6万吨左右。”王建国说。
王建国坦言,抛洒情况的确一直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废旧金属的形状很不规则,包裹时难以做到严丝合缝,遇到路况不好或者上下桥,一颠簸就可能掉出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目前所有货车的车厢都已经加长了,载货量都有严格限制。”王建国说,为了防止小块废旧金属露出车厢,他们还在对运货车进行改进,其中一辆货车的车厢四周拦板和底部挡板间大约3厘米的空隙已经用钢筋焊死,防止小部件废旧金属掉落,具体效果如何,等椒江区交警部门认可后,将对所有货车进行统一改造。
王建国表示,日后抛洒现象将会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