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工作单位之外,社区是和大家打交道最多的一种社会组织。怎样更好地管理社区,让大家的生活更顺心美好?昨天,在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举办的“创新社区管理、共建美好家园”论坛上,杭州的一些社区主任、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就这些问题分享经验。
“我们小区有5千多户、2万居民、3600多辆车,有些县城也就这么多车子。”当东新园社区党委书记黄祥抛出这几个数字的时候,与会的专家、同行一阵交头接耳。东新园是杭州目前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人多车多,光停车、行车问题就够人头疼的了,但是黄祥却信心十足地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把东新园打造成全国十佳。
黄祥的底气从何而来?“其实我们一直在探索社区服务管理的新途径,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三方协调机制。”黄祥说,说白了就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三方共同协调,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从而实现群众受益的最大化。
就拿停车来说,小区每天有3600多辆车停放过夜,但是车位只有1644个,4个大门日流量超过一万车次,堵车是家常便饭。
怎么缓解这个棘手的难题?社区、业委会、物业开会协商了不知多少次,早在去年8月,就拟定了《东新园车辆、交通管理办法》(草案)。这期间,他们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直到今年3月底才有了“定稿”。这中间,居委会多次邀请建设局、执法局、交警以及街道现场指导,物业根据管理情况制定实施办法,业委会则对资金管理、道闸安装等广泛征求业主意见,“大事三方有参与、小事三方有通报”,三股力量最终形成合力。目前停车难、行车难的矛盾比之前有了明显缓和。
现在社区还有了三方协调服务QQ受理平台,居民有问题反映一次,就能得到三个方面的回应。
各方说法
丁桥镇镇长范国良:小区建会所,不如多些健身器械
范国良是丁桥镇镇长,作为一个新城区的管理者,他遇到了和老城区不一样的问题。“丁桥是全市最大的保障性用房居住区,也给我们的社区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国良举了个例子,拟建的长虹社区总户数为2969户,其中865户为廉租房,将于8月配租,初步调查,这八百多户居民中,许多经济条件比较差,但是民生保障的需求大,利益诉求多元。
范国良建议丁桥的配套,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些保障房居住者的需要,比如小区里不一定要建游泳池、高档会所,但可以更多地建一些康复健身器械,像医院、学校、银行、邮局这些更是不可或缺。
范国良坦言,目前丁桥的配套还是和这里的居民需求有一定差距:“农贸市场、卫生院这些生活配套离三个安居小区较远。长虹社区到农贸市场需要走路20分钟,而且一期居住区内没有配套邮政、医院等,给生活带来不便。”他说,各级政府对于保障性用房的建设高度重视,但对于建设后的管理、服务上重视还不够。
浙大法学教授夏立安:和事佬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民间智慧
除了小区的管理者,一些专家学者也贡献了自己的看法。
浙大光华法学院教授夏立安认为,对社区实行民主管理非常重要,“社区是民主生长的平台,哪里重视社区,哪里的基层民主就繁荣”。
他认为在社区管理中“民间法律”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国家的层面有法律,但是很多具体问题法律没有规定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的民间智慧,形成一套规则,比如和事佬。这种办法运用的就是一种经验性的东西,来调整社区里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