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金华公安“服务在线” 打造数字化警察、人性化服务
·麻烦自己方便百姓 台州精心打造“网上公安局”
·点亮爱心灯 中国柯桥网开设“爱心社区”公益频道
·服务海外华人 温州网走出国门开办“海外手机报”
·多语种细分服务对象 “中国·宁波”开政府网站先河
·创新宣传载体 宁海新闻网传播“四大文化”
·走出去、走下去 博库网力推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创新
·新蓝网构建“一网两台” 对外拓展快速成长
·新春走基层:和不回家的民工家庭一起过年
·观本土春晚赏广场好戏 遂昌在文化盛宴中过大年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侧记:红薯种植大户的11年风雨路

农户赵百江家的二层土房

挑着红薯回家

  浙江在线杭州9月2日讯(记者 施宇翔)“96年那次办厂失败,我一下子就亏损30万,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我甚至想到了去要饭……”浓浓的夜色下,赵百江点上一根烟,跟记者聊起了家常。回忆起往事,赵百江显得格外平静,历经大风大浪的他,已经处事不惊了。

  8月31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新昌县农村,和农户同吃同住,体验基层劳动者的生活。两天的采访,让记者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

  31日下午,记者来到新昌县东茗乡下岱山村番薯种植大户赵百江家。本以为种植大户家里应该是造洋楼,建洋房,但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一幢破旧的二层土房,墙上的漆已经掉落大半。屋里显得有些凌乱,没有电视机、冰箱,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套陈旧的人造革沙发。

  晚上,记者和赵百江一家围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聊起了家常。

  赵百江家里一共4口人,他和妻子已经在这个小山村生活了半辈子。家里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23岁,在上海的一家公司上班,小女儿今年18岁,在县城里读高中,明年即将面临高考。

  谈到两个女儿,赵百江显得有些无奈,“小时候抱着她们玩最开心了,可转眼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想见她们一面都难了。”赵百江说,大女儿工作很忙,一年只有春节和清明才有时间回来,每次回来,都会给二老添点衣服或者生活用品。

  “她回来我们最高兴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是只要看到她过得好好的,我们就欣慰了。”

  去年,赵百江一口气承包下35亩荒地,开垦后种植当地的一个新兴农产品—迷你番薯,成为当地种植迷你番薯最多的农户。当时很多村民对他不看好,一个新品种,居然敢大规模种植,万一亏了损失巨大。

  赵百江的勇气来自于他的失败经历,90年代初他曾办了个茶厂,开始几年风平浪静,96年他开始做茶叶出口,却未想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出口生意一落千丈,茶厂被迫倒闭。一家被迫前往宁波打工,他说,当时甚至都想到了要饭,因为为了还债,家里能卖的几乎都卖了。

  几年打工攒积蓄,后来又承包茶园,慢慢地,赵百江扭转了颓势。“对我来说,这就像是起死回生。现在虽然债务逐渐还清了,但也不轻松,小女儿马上要上大学了,家里又要有一笔支出。”赵百江猛吸了一口烟,“迷你红薯不好种,经常有虫害,还要防野猪,而且现在的成本越来越高了。”

  赵百江给记者算了笔账,承包的35亩地是荒地,光开垦费就用了2万多,雇佣农民开荒的人工费也高达2万,再加上种子费、农药费、化肥费等,整个成本需要5万元。赵百江说,如果能获得丰收,35亩地一年可以获利4-5万元。这笔钱除了正常的生活开支,剩下的也不多。

  “希望这次的红薯可以大丰收。”谈到心愿,赵百江憨厚地笑了笑,“只希望家里人平平安安,特别是出门在外的大女儿,也希望她能找个伴,有个依靠。小女儿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也就这么多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