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美人卷珠帘,万径人踪灭。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片。”“床前明月光,对影成三人。”……批改古诗词填空题时看到这样的答案,不要说语文老师凌乱了,换成记者估计也时空错乱了。
本以为这样的学生会被老师找去谈话,但杭州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究员李洁认为:“不能完全怪学生,他们总把古诗词记岔,主要是因为读不懂,而且没兴趣去记。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昨天的下城区第四届生态课堂节上,一群初中语文老师,就“让古典诗文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行了讨论研究。同时也拉开了2011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文晖论坛)的序幕。
唐诗考级正当红
不说不知道,为让学生学好古诗词,老师们真可谓是绞尽脑汁,就连“唐诗考级”也应运而生了。据说,这一招如今在杭州的一些初中颇为流行,和“钢琴考级”有点像。
以安吉路实验学校为例,六年级学生人手一本《唐诗三百首》,第一学期让学生自由诵读,第二学期考级。
考试级别分为A、B、C三等,起步C级是20首,达到A级需背出60首。考试不限时间,语文备课组会定期举办考试测试,未能拿级的孩子可继续冲关,期末还有一次卷面测试,主要是默写唐诗名句。老师综合两方面的成绩,给学生发“唐诗等级证书”。
据悉,有96%学生拿到C级,有几位顶尖高手已冲关A级。
同样在进行类似唐诗考级的还有春蕾中学等。老师们认为,有弹性的测试,以及证书的隆重发放,激发了学生的读诗热情。
“不过,唐诗考级只能作为培养兴趣的方法之一,仅靠考级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学生肯定厌烦。”李洁说,“我认为让学生对古诗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读懂古诗词,看到古诗词背后有趣的一面。”
读懂庄子先扮木头
怎么让现在开口闭口都是“哼哼哈嘿”的学生,读懂几百上千年以前读书人说的“之乎者”?安吉路实验学校唐旭君在课堂节上作了一次HOLD住全场的示范。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是课文《庄子行于山中》的片段,讲的是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位伐木工放着一棵大树不砍,从而引发的哲学思考。
唐旭君让学生猜伐木工为啥不砍树,得到的答案不是一般搞笑:“他不识货”,“估计他没有伐木执照”……在几分钟脑筋急转弯后,学生们笑哈哈地得到了正确答案:这棵树对伐木工来说不合用。
“那你们现在集体变木头,说说见到伐木工时的心理活动。”唐旭君的一句话,一群“小木头”乐歪了。
“他不砍我,我会很伤心,我那么有用。真想对他说,砍我吧。”
“看到他拿着斧头来,我很害怕,怕被砍;后来他没砍,我还是很害怕,怕他以后再来砍我。”……
从有牺牲精神的“小木头”到居安思危的“小木头”,眼前这一幕哪像在学古文,倒像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记者在课堂节上了解到,如今的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玩角色扮演,还鼓励学生用古诗文演绎课本剧,像景成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最近就排了一部课本剧《石壕吏》。但老师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从而读懂古诗文,不再死记硬背。
●新闻链接
大会本周末将在杭州下城区举行,聚焦“国际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发展”,十个专题会议集中亮相。包括生态课堂节、“文化·游戏”与儿童成长论坛、教育质量监测与学校发展论坛、学校特色化发展论坛和家校互动方式变革与学校发展论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