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前天下午,21名各地商会会长以及外来建设者代表座谈交流,座谈会由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有德主持,义乌市副市长吴森民等出席。
【热门话题】
异地商会盼聚首
“全国很多地方在义乌办起了商会,但我们商会之间彼此很分散,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福建莆田商会会长徐东海说。山东商会会长何建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政府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便利,安排一个区域建设商会大楼,这样不仅可以让各商会集中办公,同时还能够加强商会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义乌经济的和谐发展。”
想把根留在义乌
“现在来义乌求职发展的很多是‘80后’、‘90后’,以前在义乌奋斗的一部分‘60后’、‘70后’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留不住他们?因为在老家他们的孩子有学上。”义乌农贸城福建馆负责人陈济金说。
义乌市快递物流行业协会会长邓德庚表示认同:“现在义乌外来人才引进缓慢,也很难留住人,关键原因在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的孩子也在老家上学。我一边要经营公司,一边要操心孩子的学习,这是我们在外经商的一大后顾之忧。”浙江山水居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张继说。
交通环境望改善
“据统计,义乌超过60%的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是由助力车造成的,而义乌的助力车数量已经在20万辆以上。”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义乌分所书记吴永能对义乌交通安全表示忧虑。很多代表也都反映了义乌交通堵、停车难的问题。
“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的停车位多是摇号产生的,摇号需持有市场商位证。但是许多商户的商位是转租来的,没有商位证。”武义商会会长黄建平建议对商户停车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优先服务在市场经营的商户。
【政府回应】
让外来建设者市民化
吴森民说,旁听人代会的外来建设者反映的许多问题很好,义乌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进行研究。
吴森民表示,义乌市委、市政府正计划考虑将一部分外来建设者市民化、本地化,享受义乌本地市民一样的待遇。但是市民化、本地化的具体条件与标准,还需要根据义乌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希望大家为标准的制定献计献策。
- 外来务工人员“短工化”催生用工“高龄化”
- 迎接党代会建言献策:用心留住外来务工人员
- 宁波有位师傅义务理发30多年 为外来务工小伙理发
- 大客车高速主线甩客成顽疾 外来工“很受伤”
- 宁波边防支队官兵与外来务工人员共度元宵佳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