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封堵了红豆杉树洞,防止树继续出问题。
宁海五叉樟树洞能够容下很多人。
万婴柏树身不少地方腐烂、坏死,生长状况堪忧。
柳杉王被蛀出了树洞,专家对其生长趋势十分担心。
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宁波市林业部门评选出的宁波十二大古树之最中,生长在宁海的占了“八大”。近日,记者探访了位于宁海双峰乡逐步大竹园的南方红豆杉王、前童镇七圣樟树脚的五叉樟、双峰乡大陈村大溪埌头的柳杉王以及岔路镇柴家柏树脚的万婴柏等四处古树后发现,除了南方红豆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加上进行了树洞填埋、去除藤条等处理后长势良好外,其余古树正或多或少地经受着虫蛀、树根腐烂、树身中空等问题,生长状况堪忧。
宁波树王五叉樟树身空了
宁波最高龄的树王在哪里?是位于宁海前童镇七圣樟树脚的一棵千年古樟。据林业部门2002年的普查数据表明,这棵樟树的树龄为1060年,树高18米,胸围15米,巨树五叉分开,似五条虬龙盘旋而上,因此人称“五叉樟”,是宁波十大古树名木之首。除此之外,这棵树还有“宁波第一大树”、“宁波树王”、“浙江第一樟”等美誉。
记者在现场看到,五叉樟已经受到了重点保护,四周用一人多高的铁栅栏围了一个围墙,围墙上开了一个小铁门。“这棵树是这里的宝贝,为了防止路人破坏,小铁门平时是上锁的,钥匙由专人保管。”前童镇林特站站长葛乔阳介绍说。
走进小铁门才发现五叉樟的神奇之处,五叉樟的树身是空的,巨大的树根中间有三处一米宽的空隙,一个成年人不需要弯腰就可以方便走进树身中间。树身中间的位置十分宽敞,据丈量,中空的内径有6米,底土面积40平方米,俨然是一座可容纳10余人的天然木屋。
名为五叉樟,那应该有五个树杈才对,但是记者在现场只看到三个树杈,这是怎么回事?葛乔阳惋惜地说道:“古树高大,夏天有遭雷劈的风险,在前几年一场雷雨时,两根巨大的树杈被雷劈断后掉落了。现在五叉樟其实已经名不副实了。”林业专家表示,目前先要解决的是古树的承重问题。古树枝杈巨大,树身可能会因承受不住重量而断裂,接下来他们将对这棵古树进行加固支撑,另外,还要进行樟巢螟等病虫害预防。
最老柳杉遭白蚁侵蚀严重
宁波最古老的柳杉长在宁海双峰乡大陈村大溪埌头。林业专家介绍说,此树树龄为800年,树高28米,胸围5.2米,为宁波柳杉之王。在林业专家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这棵古树。柳杉长在路旁,为了防止交通工具和牲畜撞到古树,树身周围已经修建了水泥平台,走上水泥平台才能近距离观察古树。
从下往上看,古树长势不错,树叶青翠繁茂。但是走近一看,记者发现树干的木质部分已经裸露,被虫蛀得遍体鳞伤。林业专家告诉记者,这棵柳杉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被人为劈去了一半,现在留下的其实只有半棵。劈开后留下了大面积的创面遭受白蚁等虫害后,目前树身已经腐空。眼前的情景实在让记者痛心,树身的中空部分,大到已能容纳下一个成人。中空的木质部分,全是白蚁侵蚀后留下的蚁路和小孔。被白蚁侵蚀后的部位很脆,记者用手指轻轻一抠,就掰下了一大块。
宁海县林特总站工程师何贤平告诉记者,此树目前最重要的保护措施是消灭白蚁,去年已经进行了一次白蚁防治工作,但是还没有彻底杀灭白蚁,今年还会继续进行白蚁防治。
千年圆柏树身中空未封堵
位于宁海岔路镇柴家柏树脚有一棵树龄1000年的圆柏,树高17米,胸围5.8米,是远近闻名的宁海圆柏浙江之霸,当地人称之为“万婴柏”。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棵圆柏树皮干裂、纹理粗糙,树身上有多处树洞,透过树洞看到圆柏的树身已经中空。树皮已经酥脆腐烂,林业专家轻轻一碰,一大块树皮就掉了下来。圆柏树根至两米高处,看不到一根树杈,人可以够到的几处树杈有被人为折断的痕迹,一处被折断的树枝已经干枯。
该村原村支书柴振华指着这些被人为折断的树枝告诉记者:“以前保护意识差,村民晚上去河里抓鱼需要照明用的火把,就悄悄地过来折圆柏的树枝,因为古树树枝相对干燥,很容易引燃。折的人多了,圆柏就被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何贤平仔细查看了圆柏后说:“从长势看,这棵古柏已经逐渐走向衰亡,干燥的树枝以及巨大的树洞,容易引起火灾。宁波台风多,刮台风时,高大的树枝容易招风,加上树身已经中空很容易被大风吹倒。”接下来,林业部门将对这棵古树进行树洞封堵、支撑加固以及防火处理。
死亡古树占原古树总量的6.5%
宁海县林特总站工程师何贤平分析说,宁海古树名木,历经沧桑,树体多已受损,树木长势大多不旺;各种外界因素对古树名木的影响加剧,它们的消亡速度有加快趋势。他分析说,古树衰亡的原因复杂,古树名木衰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树木的自身原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以及人类活动危害等。
林业部门2002年的古树名木普查数据显示,宁海县共有古树名木2515株,它们隶属于36科62属78个种。2002年普查以来,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古树165株,死亡古树占原古树名木总株数的6.56%。
林业专家呼吁要尽快实施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管理对策,加强环境保护,为古树名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全民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制定科学规范的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并且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才对古树名木的养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